写作模板网 >教案大全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精选7篇

优质的教案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和纪律,提供有序的学习环境,优质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精选7篇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篇2

难点名称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5000×1.55%×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6.寻找出错原因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5000×1.55%÷12×6=38.75(元)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巩固练习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5000×1.35%×?=16.88(元)

5000×1.35%÷12×3=≈16.88(元)

四、小结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篇3

中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会求中位数。

2.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方法,体会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及求法。

教学难点

对一组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作出何种统计方法的合理选择。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统计知识,这节课我们将研究新的统计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中位数

出示五(1)班第3组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问:你觉得他们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应该是多少米?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生可能会估计在23-25米之间或说用平均数来表示等。)

引导如何计算平均数并计算出平均数27.7。

问:平均数与估计数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引导观察统计表中的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间的差别。(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

问:那用怎样的数据表示比较合适呢?为什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

小结: 24.7这个数据,比它前面3个数小,比它后面3个数大,像这个位置处于一组数据正中间的数,我们就把它叫这组数的中位数。(板书)

2.理解中位数

中位数可以对事物的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和掌控,它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适合反映事物的一般水平。像第3组同学掷沙包成绩所用的中位数24.7,说明这一小组中超过一半的同学掷沙包成绩都能达到和超过这个水平。

问:

①某班同学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8,请说说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②绍兴县某月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中位数是65(50--100为良),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

①如果把25.8改为31.4,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否发生变化?是多少?中位数呢?为什么?

②如果把24.1改为22,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③如果把25.8改为24.4,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④如果把24.1改为24.8,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小结: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大小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平均数与每个数据的大小有关,与数据的排列位置变化无关;中位数有时与数据的大小变化无关(其所在数据的排列位置不变时),有时与数据的大小变化有关(其所在数据的排列位置变化时),中位数的变化与其所在一组数据的位置排列顺序变化有关。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3.求中位数

出示五(2)班7名男生的跳远成绩统计表:

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男生跳远的一般水平合适?为什么?

姓名 李志强 陈文 王文贤 赵军 张鹏 刘卫华 于国庆

成绩/米 3.06 2.90 2.74 3.52 2.83 2.89 2.78

(1)分别求出平均数和中位数。并问中位数怎样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得出:是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求中位数。)独立完成求平均数与中位数。

(2)把求得的平均数、中位数与各数据比较,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如果2.89m及以上为及格,有多少名同学及格了?超过半数了吗?

(4)如果再增加一个杨冬同学的成绩2.94m,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多少?

根据学生出现争议问:你求出中位数了吗?怎么办呢?

(通过前后题目的数据数对比)组织学生讨论小结:当一组数据有双数个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学生独立计算该中位数。

4.新知小结:

观察比较上面几道题的中位数与平均数,说说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学习,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红球3个黄球3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

(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

(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

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明口袋)

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进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②明确统计方法。

提问:怎样能记住每次摸球的结果呢?

以前我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记录?(画“√”、涂方块…)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说出画“正”字的方法)

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相---出示“摸球结果记录表”,向学生介绍。

讲解示范:一画“一”表示1次,1个“正”字表示记录5次。

红球

黄球

③明确分工。

谈话: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活动。

④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

①各小组交流汇报统计结果,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

②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我们再将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同样多,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少一些)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讲述:这就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会和摸到黄球的---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不好?(记录简便、整理迅速)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可见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和统计得到了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交流。

1、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小正方体,问:知道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面上都写有数字,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如果把小正方体抛30次,那么“1”“2”“3”各字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呢?

验证。

明确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抛小正方体,并记录朝上数字的次数。

在小组内明确分工。

活动体验:学生先分组实验,再统计结果,填写下列表格。

朝上的数字123

次数

归纳。

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将数据填入下表。

朝上的数字

123

合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通过这一活动,你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1、2、3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讲述:根据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

三、拓展深化

谈话:如果要在装有红球和蓝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可以怎样放球?

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为什么可以这样放?(因为红球和蓝球的个数相同,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小组讨论,再展示交流,说说想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3个红球3个黄球

当口袋里红球与黄球一样多时,摸到红球与黄球可能性是相等的。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29——30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你想不想继续往下学?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复习: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3/7 ×2 5/8 ×1 1/10 ×5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图,然后出示条件:

小芳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是红花,2/5是绿花。

引导学生理解:“其中12 “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是10朵中的1/2,然后出示问题

红花有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求红花有多少朵,就是求10朵的1/2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学生可能列式:10÷2=5(朵)

在此基础上指出:求10朵中的1/2是多少,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列式解答。

在此基础上教学第(2)题,怎样解决

(2)绿花有多少朵?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圈一圈,借助圈的过程理解求绿花有多少朵,就是把10朵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

10÷5×2=4(朵)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10朵的2/5是多少也可以用10×2/5来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出:

计算10×2/5可以先约分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小组讨论:10朵的2/5,也就是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求这样的2份是多少。

计算10×2/5时要先约分,实际上也就是先用10÷5,求出1份是多少,再乘2求出2份是多少。

引导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涂色,然后列式解答。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

2024年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小红用了0.8小时,小明用了3/4小时,哪位同学登得快?”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要么都是小数,要么都是分数,这样才能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

师:谁来列出算式?

生:3÷10=0.3米

3÷10= 3/10米

师:还是这根绳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生:3÷5=0.6米

3÷5=3/5米

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0.3= 3/10

0.6=3/5

师:两种不同形式结果是相等的,说明小数和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

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

0.3 0.6

问题:请你自己试着把 0.3 和 0.6 转化成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演示。

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 2.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3.把小数化成分数要注意什么?

生:能,因为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就行了。

(2)师:试一试,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07= 0.24= 0.123=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请学生到黑板板演,并讲解自己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生小结如下: 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

师: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需要化简的`分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还要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2、自主探究把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

怎样能较快地把分数化成小数?

把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有效小数)。

师: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做。

问题:1.说说你的想法。 2.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3.把分数化成小数要注意什么?

要求: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作汇报。

(2)交流反馈:

请小组派代表板书,并讲解本组比较的过程及方法。其他同学质疑。(课件出示)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是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的?

生:我认为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更简便,因为不需要通分了。

生: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是: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特殊方法: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试一试: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1、师: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始时提到的问题,你能解决了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比较吧!

2、李阿姨和王叔叔谁打字快些?

问题:

1、 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2、 你想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还是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强调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1、把0.7 、9/10 、0.25 、43/100 、7/25 、13/47 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

顺序排列起来。

拓展提高:

你知道吗?

下面这些分数中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四、畅谈收获 知识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今天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巩固知识

作业:第78页练习十九, 第3题、第8题、第10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4年中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8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案6篇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7篇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流露教案6篇

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作文精选8篇

第二单元四年级下册的作文精选8篇

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短作文精选8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最新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536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