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精心准备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画故事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画故事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名、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火车的发展,激发创造的欲望。
【课前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
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4、自读第1、2自然段。
指名读第1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5、读第3自然段。
⑴ 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教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⑵ 磁悬浮列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列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上海也有)
⑶ 朗读领会。
6、自读第4、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⑴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⑵ 爸爸还说了什么?
⑶ 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画故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2、让幼儿比较连贯地学说一些话语:我吃了一个红苹果,我吃了一只黄香蕉,我吃了一片绿树叶。
3、幼儿初步认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
1、场景苹果树(苹果贴图)、香蕉树(香蕉贴图)、小树(树叶贴图)
2、毛毛虫的头饰每人一个
3、自制故事书
活动过程:
1、幼儿头带“毛毛虫”头饰,随音乐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快和“妈妈”一起出去玩吧。
2、游戏“毛毛虫的故事”,帮助理解故事
师:“呀!玩了一会儿肚子有点儿饿了,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
幼:“好”
师:“前面真好有一个果树林,你们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呀?”
幼:“香蕉、苹果…”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呀!现在每条毛毛虫去吃一样你喜欢吃的东西。”
幼:(幼儿自由选择一样自己想吃的东西,啊唔、啊唔,将摘下的食物贴在自己的肚子上)
师:吃好了吗?我们“回家”去吧。
幼:(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师:(指着自己肚子上的苹果)“妈妈刚才吃了一只红苹果,毛毛虫你们吃了什么呀?”
幼:“我吃了(一只红苹果)。”
师:…..你吃了什么呀?请刚才所有吃了红苹果的“毛毛虫”赶快跑到“妈妈”身边来
幼:(吃苹果的幼儿跑过来)再次请吃了苹果的幼儿说说,你吃的什么。
师:(请吃其他东西的幼儿来介绍你吃的是什么,用同样的方法问。)
介绍完以后,毛毛虫吃饱了,我们睡觉吧!(播放背景音乐)
第二天,毛毛虫再次出去找吃的,要求“毛毛虫”找一样与昨天不一样的东西吃。
师:天亮了,我们出去找吃的吧,去找一样语言你们昨天吃的不一样的食物吃。
幼:出去找东西吃
师:“毛毛虫们景天你们都吃了些什么呀?”
幼:我吃了“一只黄香蕉”。
介绍完以后,毛毛虫吃饱了,我们睡觉吧!(播放背景音乐)
第三天,毛毛虫出去找东西吃,要求与前两天一样。
3、讲故事
今天在睡觉前,妈妈要给毛毛虫们来讲个故事,妈妈把我们这几天吃的东西都画下来,编成了一个《毛毛虫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吧。
(1)、故事:
毛毛虫玩着玩着玩累了,他肚子
有点儿饿了,于是,他决定去找点儿东西吃,他走呀走看到了一片苹果树林,爬到树上采了一只红苹果,啊唔、啊唔地吃掉了高兴地说:“我吃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毛毛虫肚子又饿了,他出去找东西吃,他走呀走看到了一片香蕉树林,爬到树上采了一只黄香蕉,啊唔、啊唔地吃掉了高兴地说:“我吃了一个黄香蕉”;第三天,毛毛虫肚子又饿了,他出去找东西吃,他走呀走看到了一片小树林,树上的叶子嫩嫩的、绿绿的,他爬到树上采了一片绿树叶,啊唔、啊唔地吃掉了高兴地说:“我吃了一片绿树叶”;这回,毛毛虫真的吃饱了,他要美美地睡上一个很长很长的觉,他呀变成了一只蛹,把自己包在里面,不让别人去打搅他睡觉,等他睡醒了,换了件漂亮的衣服从蛹里出来了,你们猜他变成什么拉?(幼儿自由发言),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天空飞舞呢。
(2)、师、幼一起完整地讲述故事
4、模仿毛毛虫变成蝴蝶,增添情趣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睡这个长长的觉,变成漂亮的小蝴蝶,一起来跳舞吧。
(幼儿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变成蛹,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
画故事教案篇3
北 京 四 中
撰稿老师: 赵云侠 编审老师:吴世坤 责任编辑:刘 路
?白雪公主》学习要点
这是一则单纯而又美丽的童话故事,也是一则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在这则童话故事中,作者塑造了白雪公主的形象。通过白雪公主一再上当受骗的情节,告诉我们不能轻信坏人,不能受物质的引诱,要接受朋友忠告,要善于保护自己。
关于作者
雅各布·格林(1785-1863)、威廉·格林(1786-1859),德国语言学家、童话作家。本文选自《格林童话全集》、《格林童话》的搜集工作开始于1806年,第一卷出版于1812年,第二卷出版于1815年,约有216篇童话、寓言和幽默故事。
关于童话
童话是儿童儿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一、字
1.给加红字注音
乌檀木 戳死 邪恶 巫术 馋涎欲滴 灵柩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邪┫
削┫ 模┫
┗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
佣┫
┗ ______()┗ _____()3.区分形似字
┏檀 _______()┏戳 _______()┏瞅 _______()┗膻 _______()┗戮 _______()┗揪 _______()┏诫 _______()┏涎 _______()┏柩 _______()┗戒 _______()┗挺 _______()┗疚 _______()
二、词
1.解释下列词语
纯洁无邪:纯粹清白,没有污点,没有私心邪念。
戒心:警惕心。
巫术:装神弄鬼替人祈祷的一种迷信活动。
乔装打扮:改换服装以隐瞒自己的身份。
2.积累
忌妒
纯洁无邪 毫不戒心 不省人事
馋涎欲滴 灵柩 容光焕发
邪恶
三、课文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是顺着继母四次设计毒害白雪公主展开的。
第一次,作为新王后的继母听到白雪公主比她更美丽,她“大吃一惊,忌妒得脸都青了”。于是,叫猎人杀死白雪公主。
第二次,继母听到白雪公主没有死的回答,并且比她漂亮一千倍。她“大吃一惊”,就装成做小买卖的老太婆,亲自用丝带勒死白雪公主。
第三次,继母听到白雪公主没有死的回答,“又急又怕,浑身的血液一齐涌向心房”。做了毒梳子,装成另一个老婆子,插进白雪公主头发。
第四次,继母听到白雪公主没有死的回答,“气得浑身发抖”,做成毒苹果,去毒害白雪公主。
最后,白雪公主侥幸被救活,得到了王子的爱情。
思考:
1.白雪公主的继母是个怎样的人?
白雪公主的继母是个漂亮女人,“只不过又骄傲又自负,容不得任何人比她更美丽”。当魔镜告诉她:“可公主是比您漂亮一千倍的姑娘。”她就开始一次次地毒害白雪公主,也是一个狠毒的女人。
2.白雪公主是怎样上当受害的?
狠毒的继母一次又一次设计毒害白雪公主,而白雪公主一次又一次上当受害。继母第一次叫猎人杀死白雪公主,猎人放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得到七个小矮人救助,得到了爱心。好心的小矮人嘱咐白雪公主:“当心你的继母啊,她很快会知道你在这儿。可不能放任何人进来哟!”
继母第二次去毒害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听到老太婆的叫声,就想“这位诚实的老太婆我可以放她进来”,而且“毫无戒心”,以致被继母“飞快地拴住她的脖子”,小矮人救了白雪公主同时说:“当心,我们不在的时候别放任何人进来。”
继母第三次去毒害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很喜欢这把梳子,于是又上了当,开门放老婆子进了屋”。以致中了毒梳子的毒。小矮人“再一次劝告她要有警惕,别给任何人开门”。
继母第四次去毒害白雪公主。老婆子送苹果,白雪公主开始有些警惕,然后“白雪公主盯着它好不喜欢,看见农妇吃掉白的一半,就再也忍不住了”,“刚咬一口,立刻倒在地上死了”。
3.通过白雪公主四次被继母毒害,可以看出白雪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白雪公主善良,却不辨敌友,单纯,却挡不住诱惑;受到朋友救助,却不重视忠告;致使三次上当受骗,屡陷险境。最后,白雪公主侥幸被救活,得到了王子的爱情。
4.七个小矮人为白雪公主做了什么?
在这篇童话中,作者塑造了带有传奇色彩的七个小矮人。他们善良,一次又一次救助白雪公主。他们一次又一次忠告白雪公主,他们勤劳,一天又一天进山找矿。他们有爱心,给白雪公主做了“玻璃棺材”,“并且总是留一个人在那儿守护着她”。最后,小矮人“对王子产生了同情,把玻璃棺材送给他了”,使得白雪公侥幸复活了,得到了王子的爱情。
深入探求:
通过阅读《白雪公主》这则童话。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白雪公主》是一则单纯,美丽的童话,更是一则朴实、警世的童话,它教育青少年儿童不受诱惑、分清敌友,保护自己、发展自己。
中考解析
[中考写作特色试题]
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听到过或看见过许许多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和物。那么,请说说你最想喝彩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对“喝彩”有自己的认识,也请畅所欲言,发表看法。
要求:①以“喝彩”为题自写一篇文章;②思想内容积极向上;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写出区(县)、学校的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特色分析]
这是北京市2003年中考作文题目“喝彩”,属于给材料作文“题干”有明确的规定性。
① 内容:写出“值得大声叫好的人、事、景、物”; ② 取材范围从“神州大地”到“学习生活”;
③ 文体不限,“题干”有“听到过或看见过许许多多值得大声叫好的人和事、景与物”的提示,应侧重记叙文;“请畅所欲言,发表看法”一句,则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怎样写好这篇文章呢?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你要写的文体。其次,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力争做到“人有我无,人有我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小处着眼”同学们可以结合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大事,如抗击非典,美伊战争等,选取与自身经历、体验有关的人、事、景、物。总之,重在写出真切感受。
怎么做到“新”呢?确定写什么以后,需要进一步打开思路:不光要说出值得“喝彩”的是什么,还要写出为什么“喝彩”,从多方面展开联想有助于挖掘出深刻,新颖的立意来。在动笔之前,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同学们脑中要出现那最值得喝彩的瞬间形象,从而确定文章的详写部分。选材与立意确定以后,还要考虑文章的结构:开头、结尾、过渡与照应如何安排,要心中有数,想好后再成文。另外,在行文中还要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简要叙述与精当的描写结合,议论、抒情要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做到贴切自然。
附中考优秀作文:
喝彩
一场球赛的胜利,一次考试的成功。一次自我的飞跃……
都值得人们为之喝彩。有的人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喝彩,而我要为点滴小事喝彩,为普天之下的父母们喝彩!
我是在满街激昂迂回的《我心永恒》乐曲声中与爸爸步入影院的。短短的三个小时,泪水好几次润湿了眼眶,杰克和罗丝的柔情缱绻让我陶醉。
在回家途中,爸爸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年轻人就爱被这些东西搞得晕头转向。“看着他平静的脸,我不禁疑惑:难道爸爸不相信这轰轰烈烈的爱情?难道爸妈年轻时的“浪漫”会在婚后变成平淡如水的“生活”?
一次,妈妈有事很晚还没回来,习惯在晚上浏览报纸的爸爸此时却在房中踱来踱去,他不时地看着那部电话机。说来也怪,平常“日理万机”的它,今天却像个哑巴一样一声不吭地趴在桌上。爸爸忍不住了,拿起电话机扳扳这儿,弄弄那儿。“爸,电话线坏了吗?我来试试。”说着我信手拨了个天气预报。“今晚有雨……”不等我听完,爸爸一手抢过了话筒,边挂电话,边着急地说:“你妈要是这会儿来电话怎么办?”哟!爸爸在为妈妈牵肠挂肚呢?
那晚,我发现爸爸原来不善于表达情感。
几个月前,爸爸要去香港出差。晚上,我被轰隆隆的雷声惊醒,隐约听见妈妈的房里飘来声音:“……什么都别买,只要你快些平安回来……”妈妈的一席话,让我在这个暴雨如注的夜晚泪光盈盈。
那一晚,我又发觉了什么……
日子如挂历,一张张飘去,仿佛丝毫不留痕迹。爸妈的生活永远像仲夏时的叶子一样平静,而在这如星流去的日子里,我却明白了:我们年轻人太多的是对爱的无限美好的憧憬,这种爱过于轻浮,过于浅薄。爸妈在走过一段人生之路后,他们的爱已经转化延伸为一种关怀、一种责任、一种惦记,也形成了一种无可言喻的默契。他们的爱已点点滴滴渗透在这默契之中了。普天之下的父母们正如我的父母一样,他们在携手走过一段绵长的生活之路后,不改初衷,为孩子们撑起了完整温暖的家,这样的爱,何等朴素,何等无私!这样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为之喝彩吗?
我热爱生活,深爱着父母。我要为父母喝彩,为爱喝彩!
课外拓展
“六一”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我想——我想当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儿飞出了脑门儿,“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简析]
这篇童话通过上帝与三个孩子的对话,表现了孩子们作业繁多,课业负担过重的事实,表达了孩子要求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热切地希望把自由、快乐、有趣的儿童生活还给他们的美好心愿。
画故事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
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媒体设计: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精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3.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画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体验坐火车时感知的春天景色。
2、学习词语:绿油油、金黄色、钻、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坐过火车、汽车的经验,知道从车窗往外看风景。
2、环境准备:教室内四周挂上长幅挂图a、b: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等,大纸箱做成的山洞。
活动流程:
一、游戏:坐火车。
1、引发幼儿回忆以前坐火车、坐汽车向外观看风景的感觉。
提问:你坐过火车吗?你坐过汽车吗?坐在里面向外看,能看见什么?
2、引发幼儿坐火车的兴趣。(幼儿自由地搭乘“小火车”)
3、通过游戏感知散文的内容。
老师带幼儿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分别走过长幅挂图a、b,引导幼儿一会儿看麦苗,一会儿看油菜花,并钻过大纸箱做的山洞,让幼儿体验火车钻山洞的感觉。
二、欣赏散文。
1、老师配乐朗诵散文。
坐在火车上向外瞧,我们看见了什么?(学习词语:绿油油、金黄色、钻、瞧)为什么会什么也看不见呢?
2、幼儿边坐“火车”、看挂图、钻“山洞”,边再次欣赏散文。老师引导幼儿学说“一会儿是……一会儿是……”
三、户外活动:开火车。
老师带着幼儿一个跟一个地拉着衣服开火车,边开火车边尝试替换散文中的词句,并将幼儿园里的风景仿编在散文里。
四、引导幼儿下完火车后,寻找春天的足迹,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画故事教案篇6
课时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教学程序:
一、巩固预习
1、让一名平时字词掌握较差学生上黑板列出本课需掌握的字词:
(生书写)
撒撬弥桅唆吻
指名一生写出字音,师生共同正音。
2、解词:笑逐颜??
恩将仇报
堂堂
二、解题启思
1、文章选录于那部著作?你对这部作品的知识了解多少?
生:选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谭》,“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区,“谭”通“谈”。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公元8世纪至16世纪阿拉伯的器的风土人情,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2、课文为什么不改为“渔夫和魔鬼的故事”?
生:因为文章是从渔夫的活动展开的。
三、梳理情节:
1、抓渔夫心理变化的句子,用一个词概括。
渔夫在打渔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经历了一次最严峻的人生考验。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攸关的困难,渔夫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讨论,并领会情节的曲折性。
生:渔夫先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鱼时,捞到一个可卖十块金币的胆瓶,解决了生计问题而高兴。当他遇到了凶恶的魔鬼,内心无比害怕之后,又镇定下来,按自己的计划骗魔鬼上钩,这里应是自信的。最后,渔夫处置凶暴的魔鬼的态度果断而坚决,从不受魔鬼的诱惑。
板书:喜悦
害怕
自信
果断
情节曲折
四、研习性格
1、同桌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形象个性。
提示:你现在正扮演谁?缩短本人与文中角色差距。
2、课本剧表演:渔夫与魔鬼的斗争过程。
演员——魔鬼:魏礼伟
渔夫:刘见乐
道具——面具2个、马夹、风衣内衬
舞台监督——杨绿野
音响——魔鬼进出场模拟录音
3、评议角色表演:舞台上的“他”表现如何?
生:我觉得“渔夫”在与“魔鬼”说话时,应该用颤抖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动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与瓶中的魔鬼说话时,应十分果断,没有丝毫的犹豫,要有斩钉截铁的感觉。
4、概括人物性格:从渔夫和魔鬼的表现可见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性格?
学生讨论,板书:诚实、机智、勇敢(渔夫)
凶恶、愚蠢、狡猾(魔鬼)
五、想象描述:
1、“假如渔夫在第三个世纪救了魔鬼”,请设计一段话。学生构思。
2、学生交流,选取典型例子,评议哪一例更加合理。
六、这节课我们通过表演、评议、想象,认识了渔夫这一劳动人民的代表勇敢、机智、诚实的性格,并领会了民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的特点。
板书:
渔夫
善良、诚实、机智、勇敢(魔鬼凶恶愚蠢、狡猾的故事喜悦果断情节曲折自信害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