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生活有了一些新想法以后,就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文章的方式记录下来,大家在写心得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的思路整理好,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年感动心得体会参考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年感动心得体会篇1
张富清同志不论所处哪种时代、身在哪个岗位,始终保持崇高信仰。我们学习他牢记宗旨、坚定信仰,真正把对党的绝对忠诚刻进心中、融入血脉,时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他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张富清同志作为一名党员、革命军人,在革命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我们要学习他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学习矢志奉献的奉献精神。张富清同志像革命的一块砖,数十年如一日,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干一行爱一行,我们要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矢志奉献的优良作风。
张富清同志是始终践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优秀党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光辉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张富清同志那样对党忠诚,舍生忘死,矢志奉献,不论何时何地,始终做到坚决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感动心得体会篇2
在今年的获奖人物中,有人将毕生奉献给红色信仰,有人把热血抛洒在祖国边疆……他们,用质朴的心灵创造着感动时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书写着自己传奇的人生。“守边老人”魏德友。驻守边疆长达半个世纪,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76岁的他住土屋、喝咸水,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被称为边境线上“活的界碑”。
“80后村医”贺星龙“80后”村医贺星龙。他是一名村医,驻扎贫困乡村16年。乡亲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付不起药费,费用他能免则免。乡亲们说他“比亲儿子还亲”。“公益达人”刘天明。他是一位农民工志愿者,16年来,众筹助学金350多万,帮助留守儿童300多名,成为外来工榜样,带动了更多普通劳动者投身慈善事业。“好姐姐”刘美。一个80后自闭症康复治疗师,11年来她为1000余名自闭症儿童及家长提供康复训练和咨询,为1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带动了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胶鞋书记”庞启渊。一个深入一线摸底走访,精打细算制定规划的第一书记。他是村民口中的“胶鞋书记”“过细人”,更是乡亲们心里温暖的自家人、脱贫的领路人。“倔牛”蒋传春。敢于创新的戒毒所长,七年来他倡导“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业立人”,让戒毒人员“出去不再进来”,把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变成“心灵再造的学校”。
3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线,想陪大熊猫走到最后。
2023年感动心得体会篇3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颁奖典礼于2017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迹涉及科技、教育、医学、法律等领域,他们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他们在岗位上几十年的坚守,对初踏入工作是的那份初心的坚持、他们是中国14亿人民学习的榜样,是中国正能量的传递者。
奋不顾身三进火海的英雄王锋、36年坚守山区教育的支月英老师、为艾滋病携带者的孩子创办的红丝带学校的郭小平校长、为脊椎患者打开折叠人生的梁益建医生。他们都是活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榜样,他们的事迹使我几度眼眶湿润,带给我们的感动无以言表。
当主持人讲到最美乡村教师支月英老师时,带给我的思索更多,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对老师这个称谓的敬重,曾经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师,回首这十年的教书生涯,感觉有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说自己没有恪尽职守,于支月英老师相比,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在那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一干就是36年,扎根在大山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我为山区的孩子们能碰到这样一位良师而感到庆幸,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精神在支月英老师的执教生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她把所以的爱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当孩子们说有老师的爱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师落下了幸福的眼泪。谈到自己的女儿时,心中却是满满的亏欠,女儿的一句话妈妈,您是一位好老师,却不是我的好妈妈。让台下的观众潸然泪下,让我们向这位燃烧了自己,奉献给他人的人民教师致敬!
2023年感动心得体会篇4
2021年是中国航天的丰收年,本年度《感动中国》的特别致敬环节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国航天人。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颁奖词直抵人心,感动背后是对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动中国》这样走过20年的节目,是不多见的。龙鳞装是一种源于唐代的书籍装帧形式,非常适合呈现时间轴序列,每一页翻开就是一座丰碑。”回忆起制作开篇画面的过程,龙鳞装非遗传承人张晓栋感慨道,在接到节目组的邀请后,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悉心完成这幅长卷。
作为节目的忠实观众,张晓栋告诉记者:“节目中榜样人物的事迹不断启示我,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过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书,可能我这辈子也只能干非遗传承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与张晓栋一样,《感动中国》总撰稿刘凯也陪伴节目走过多年,在专注于撰写颁奖词的过程中,他收获了更多的感动与温暖。
2023年感动心得体会篇5
连日来,“支教奶奶”周秀芳远赴湖南山区援建学校扶智扶贫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了宁波市民,并激发了广大市民奉献爱心的热情。在周秀芳发起溆浦县红花村希望小学众筹项目后,众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支持,5313名市民爱心接力,短短3天就集齐了50万元建校款项,再次彰显了宁波这座文明城市的博爱,书写了一曲奉献爱心的赞歌。
鄞州中河街道荣安和院幼儿园将义卖所得的2714.2元捐了出来;姜山幼儿园华泰星城分园将4062元义卖所得捐赠;象山石浦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傅萃等爱心人士纷纷响应;一位身患癌症的60多岁的老人,在周秀芳的微信里留言,她要捐赠5000元……市民的爱心接力,让项目捐款数额不断攀升。网友在朋友圈里转发支持:“与爱同行,一起为‘爱心搬运工’周奶奶圆一个助学梦”“在六一节来临之际,为山区孩子送上一份大礼”。
本次爱心筹款目标金额为50万元。到昨天(5月31日)下午5时,善款募集达到500314.14元,参与人数达到5313人。其中,单笔最大捐款金额来自存希公益基金,为16.8万元。
学习“我们公益基金的帮助领域就是建希望小学、爱心结对和捐赠教学设备。自红花村希望小学众筹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关注。我们看到了周秀芳老师对山区孩子的爱心,也看到宁波人对扶贫事业的热情,我们很感动,觉得应该尽一分力。”存希公益基金负责人宋丽娜说。
“这是给孩子们最好的儿童节礼物,我比他们还要高兴,我的心要飞起来了。”周秀芳激动地说。她第一时间发微信语音给红花村党支部书记向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50万元的众筹目标实现了,建主体大楼的钱够了,告诉孩子们,告诉村民们,告诉那两位80多岁的老教师,宁波好人帮我们圆梦啦!”
2023年感动心得体会篇6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15时54分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自1992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突破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数次在浩瀚苍穹写下精彩纷呈、振奋人心的中国故事。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筑梦太空,离不开习近平同志对一代又一代广大航天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殷切期盼。
筑梦太空,离不开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靠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靠的就是各部门、各地区、各学科的协成作战。从神舟一号的一飞冲天到神舟十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自主交会对接……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所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神舟载梦,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飞天梦。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29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29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29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29年。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航天梦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我们既是伟大航天事业发展征程的观察员,也必将成为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
逐梦浩瀚太空,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发射“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首战”。作为中国空间站的核心组成,“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不仅使我国建设空间站的信心更加坚定,也极大地增强了全体中国人的民族自豪。
在对“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所致的贺电中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万事开头难,“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迈好这一步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下了丰富经验,更是开拓出诸多创造性实践。创新创造,是发展航空航天事业重要的“方法理论”。今天的发射成功是一个好开端,鼓舞人心、提振信心,要把这个“好”延续下去,让空间站建设的每一步都能成为下一步的“强心剂”,就要持续不断用好用足创新创造这个“方法理论”。据报道,未来两年,“天和核心舱”将会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陆续与“天舟”“神舟”“问天”“梦天”等航天器共同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和关键技术在轨验证等任务。完成这些任务,不能靠“复制”“粘贴”,只能靠创新创造。只有这样,空间站的建设,才能走好每一步。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更离不开一代代为之奋斗拼搏的人。我国的太空站建设从“追赶者”逐渐成为“领跑者”,无数航空航天人为之倾尽心血。今天下午,当李尚福总指挥长宣布“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那一刻,指挥部现场掌声雷动,还有更多人隔着屏幕深受感动。为什么有掌声?为什么能感动?因为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一刻来之不易,这一刻凝聚着无数航空航天人奋斗的成果。对星辰大海的探索永无止境,继续奋斗的火种更要生生不息。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向每一位航空航天战线上的奋斗者致敬!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