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的时候,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实写读后感是很考验我们的理解能力的,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1
最近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这本书还是罗贯中写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呢!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翔实可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著,每当我读到它,就像是被迷住了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这一面的内容基本上是这样的:
东汉末年,黄巾军造反,朝廷招兵。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与曹操、孙权三位统治者并立魏、蜀、吴三国。在重兵压迫下,刘备经过水镜老人的指引找到了诸葛亮,他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帮助蜀国立下了新的事业;曹操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写做坏人的形象,但他在历史中并不坏,是一代英雄,他统领的魏国最后成为这场大战的获胜者;孙权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并不出众,是一个中立,到了最后又跟刘备反目成仇,杀了关羽和张飞。
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各个人物很有特点,如:关羽、赵云很勇猛,张飞很善战,诸葛亮十分聪明,刘备待人很真诚…………我们只有学习他们那种好精神,才能成功。还有,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只要发展自己、学习别人的优点,发现并改正缺点,就能在事业上有着巨大的成就!
这本名著真的很好看的!我建议没看过的快来看看,看过的再细细品味吧,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哦!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2
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后,我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文中这些人物的主要性格。
文中主要讲了曹操待关羽特别优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了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而关羽却把这些东西交给了两位嫂嫂。一日曹操见关羽的战袍旧了,便又按关羽的身材用上等锦缎做了一领新的给他。关羽收下后仍把旧的穿在外面,曹操见了说关羽节俭,关羽说:“我不是节俭,因为这战袍是刘皇叔给我的,我穿在身上就好像见倒他一样。我不敢因有了丞相的新袍而忘了兄长给的旧袍。”曹操嘴里赞叹关羽的重情重义,但内心却非常的不高兴。
又一日,曹操问关羽为什么他的马那么瘦?关羽说他自己太重了,马驮不动所以才瘦。之后别人送给曹操一匹可日行千里的宝马--赤兔马,曹操非常喜欢,但他为了陇络关羽,留住关羽的心,便把它送给了关羽,关羽见了连拜曹操两拜。曹操问关羽为何‘轻人而贵畜?’关羽说:“我知道这匹马能日行千里,所以如果我能知道兄长下落将即日可到也。”曹操听后一愣,实在后悔。但说出去的话也不好收回只好作罢。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不为利益所动的人,而曹操是一个十分爱才又说话算话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3
这本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写了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
作家罗贯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热爱百姓的刘备、还有曹操、周瑜等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吧,自从诸葛亮来到东吴之后,周瑜十分嫉妒他,以免在东吴留下后患,就让他在三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要不然就杀掉诸葛亮。但诸葛亮就懂得观查天气,他就用二十条船绑在一起,上面安上稻草人,然后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开到曹军阵前,曹军以为吴军要进攻他们,立刻射出十万支箭。这时,诸葛亮的草船上的稻草人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扎满了箭,仔细一数,有十多万支呢!曹操突然晃然大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诸葛亮带着自已十几万支箭跑走了。
特别是空城计,最惊心动魄。当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来到城下时,当时城里只有几十名老官兵,而诸葛亮却把大门打开像里面有埋伏似的,司马懿疑心本来就多,看到诸葛亮这么做,以为真有埋伏,就慌忙退兵了。
直到现在,我还对诸葛亮赞叹不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4
是要有骨气了。关键时候视死如归,往往还死不了,相反摇尾乞命,必死无疑。想起战争时期的故事片那些刚直不阿,经受得严刑烧打的能保留住生命,至少能挺到他们把所有的方法弄尽,相反一些一打就招的人,招过之后立刻搭上小命。吕布临死前对曹操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令将吕布缢死。后有叹: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又有诗论玄德:伤人饿虎缚休宽,董卓丁原血未干。玄德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曹瞒?
而吕布手下将张辽,见吕布乞命,大叫曰:“吕布匹夫!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曹操亲自拔剑在手,来杀张辽,张辽全无惧色,引劲待杀。但操终见其才,不肯杀之,乃亲释其缚,解衣衣之。陈宫更是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伸颈就刑。有诗叹之: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其实当时陈宫跟随曹操的话,那后果就是两回事了。
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只要认为是正确的,就不要怕各种压力。活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5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刘备、曹操、孙权鼎立三分,他们三国中互相讨伐,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来,如关羽水淹七军、诸葛亮草船借箭等……
我被书中的一人物给感动了,他就是诸葛亮。他一心报效国家,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人处处可见。老师每天辛苦地批改作业,批改到晚上还要准备明天要上的课,授课时要站在讲台上四十几分钟,还要不停地往黑板上写板书,问同学问题,有时同学回答问题使老师生气,老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衰老了许多,短短几年时间,老师脸上的皱纹又增添了许多,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教育着我们。我心想:诸葛亮也是如此,他帮助刘备获取荆州、襄阳和两川等地方,并为刘备建立了蜀国。他每天在军营里分析布局,怎样才能打胜仗,又计划与吴国联手破曹操,为了扶佐刘婵,他为蜀国操碎了心,并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却病丧于五丈原。我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诸葛亮一生的战绩。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使人感动,同样故事中人物的精神也使我们深受感动。
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篇6
我看了《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叫《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后,它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这故事主要讲的是东吴的孙权发兵十万攻打魏国只有几千兵马驻守的城池合淝,魏国大将张辽知道后,立刻挑选了八百精兵,在吴军还没站稳脚跟,在逍遥津夜袭了吴军营地,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得孙权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都没有能攻下合淝,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将,无奈只好收兵回营,在返回的路上,孙权还没想到差点被张辽捉住了自己,吓得他魂飞魄散,仓惶而逃。张辽用兵得当,以少胜多,威震了逍遥津,解除了合淝之围。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两军交战并不一定兵多就一定能取胜,只有正确运用兵法,合理调配自己的将士,也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体育比赛中也是一样,教练员正确指挥,用人得当,运动员坚决执行教练员的意图,也有可能出现以弱胜强的比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