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对待心得体会,才可以提升写作能力,写心得的时候,需要认真回顾事情发展的过程,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1
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如果我们缺少传统经典,就等于削弱了民族之魂。而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还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感。名著《三国演义》中“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洒脱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个性。足够能引起读者的仰慕和向往。《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忠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成功地刻画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以及桃园结义的刘、关、张等典型人物形象,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的一句名言“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令人毛骨悚然,如此引来千古骂名。事实上却有些人也喜欢曹操,这归功于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是这种心怀大志,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得曹操能从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建立统一北方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世人对他的钦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然而他不仅雄才大略,而且爱惜人才,能打破世俗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长歌行中曹操求贤若渴,尊重贤士的肺腑之言。如此尊重贤士的首领,总是让人心头一暖,归属于他的帐下。他的志气,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爱才给曹操赢得了极大的关注度。
诸葛亮人称“卧龙”,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精通兵法战术,志向远大,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为人们所敬仰,被誉为“千里良相”,刘备爱才心切,恳求诸葛亮帮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益二州,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就在刘备攻打吴国时,损兵折将,退守白帝城,在临死前嘱咐诸葛亮,如刘禅成器就辅佐他;如他烂泥扶不上墙就取而代之,帮他攻下这天下。“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尽全力辅佐刘禅。一篇《出师表》诚挚动人,感人至深。深刻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在百军之际他没有放弃刘备给他留下大业,毅然接过了重担而毫无怨言。
?三国演义》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意识当中,我们每一天所经历的的事物中,往往都具有或深或浅的文化意蕴,布满点点滴滴的文化痕迹。而《三国演义》的文化在于精神的传承。曹操的心怀大志,积极进取,不计较个人恩怨,尊重贤才人士;诸葛亮对君主的忠诚,责任感和对汉室的热爱;性格清高,但却淡泊名利的情怀,让我们了解到民族的经典,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活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了个人的素养和鉴赏能力,而且让人的品格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完善。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之进步”。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主力军,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把传承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己任,挑起重担,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2
茫茫夜空,有多少流星划过;花开花落,英雄们的回响似乎仍未停息。回顾历史,那滚滚东逝的江水又把我带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这是大战前夕的夜晚。茫茫大江,风平浪静;月上东山,皎如白日;江水东去,如横素练;万樯林立,如箭在弦。再东视柴桑,西观夏口,南望樊山,北觑乌林,江天空阔,怎不令人灵感生发。想到顷刻之间,挥手即可扫平江南,一统华夏,这叫伫立江头的那个久有雄心大志的曹操如何不激情万分?于是横槊,于是赋诗,这个浪漫的英雄高唱着人生几何,全然忘却了身后的大战,已然成为了一个诗人。
每每读到这儿,我总会联想到“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而曹操,不仅有李白飘逸的性格,更令我欣赏的是他那高傲的心,即便是大战前夕,依旧拿得起,放的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以至后来历经劫难之时,仍就仰天长笑。如此境界,真不愧他豪迈的一生。
自桃园结义到温酒斩华雄,再到三英战吕布,关羽在一场场战争中成为了一代名将。然而,此时此刻,被擒的关羽站在土山上,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面对兄弟之情、君臣之义、托付之责——他追求并恪守的信条,他提出了“只降汉帝,不降曹操”的一个不似降者之约,却似胜者之规的惊人约定。这就是关羽,一个从皮到骨都充斥着“义”的壮士,一个在他投降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降者,在他失败时从内心到外貌都不像败者的人。他不拘泥于权利,更不为地位王权所吸引,他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忠义”二字而已。知关羽者曹操,未与关羽相处,曹操仅知其武艺,当与关羽相处之后,才深知关羽的忠义之心!对于关羽,后人的崇拜,历代君王的加冕,虽说动机不一,但标准却是一致的,取其忠心义胆,“英风突兀山河壮,正义凭陵日月高。”
在这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二。大智慧如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子龙、仁义的刘备、羽扇纶巾的周瑜、老当益壮的黄忠,乃至二袁、刘表、孙坚等辈,都在乱世中寻找出一片自己的天空,演绎出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这就是《三国演义》,一部最成功的战争英雄史诗,它给予了英雄们一个最好的舞台,在那里上演着他们的《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直至今日,虽然浪花淘尽英雄,他们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产生的影响却远未停止。“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知引发了多少未捷英雄的热泪,“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让多少企盼天遂人愿的人长歌永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不知蕴涵了后人对英雄们多少的景仰与遗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3
读完《三国演义》我震撼又伤心!
这本书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还有曹操,刘备,孙权,周瑜等人。其中我最敬佩诸葛亮这也是让我震撼的地方。他特别聪明料事如神神机妙算,跟他打过仗的人没有一个没赞赏他的。也正因为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聪明才智,为刘备打了不少胜仗。有一段我印象特别深,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一片段。七次呀!用不同的方法擒到孟获,换做任何人都会心服口服的。我也很敬佩关羽他英勇无畏。其实我也是由两段情景而敬佩他的,一就是那次关羽被毒箭所射中,名医华佗为他疗伤,而关羽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出右臂让华佗医治。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割开皮肉,刮掉毒,血流了一地,但关羽却还谈笑风生,若无其事。二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我读完后惊讶不已,五城阻挡,六将杀害,但关羽却没有一丝害怕,并勇往直前,见到了刘备。
但令我伤心的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残杀不说全部书中一部分的大将,丞相为什么要欺压百姓?为什么他们不能过平静的生活?斗争,战斗的强大力量。书中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使《三国演义》成为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4
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著《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
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
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
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著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
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乃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回想中国华夏古韵的历史,大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似乎感觉到承载着一个朝代的`凝重历史车轮滚滚驶来。终于,在元朝明初,一个人——罗贯中用笔演绎了那段历史,也因此成就了自己。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将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手法融为一体,开创了长篇小说一派的先河,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品读三国,掩卷凝思,一个个英杰才俊在我脑海中翻腾:一方霸主如曹操、孙权、刘备、袁绍;博学多才的诸葛亮、庞统、徐庶、张昭;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吕布等等。这些人或奸诈,或忠厚,或暴躁,或机智,形态各异,不胜枚举,他们身上的英雄气概渲染着一代又一代雄健的国民,久久难以消逝。展开三国风云历史,最值得一提的要数闻名遐迩的“赤壁之战”。精彩的草船借箭突显诸葛军师“上至天文,下至历史”的神才谋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赤胆忠心的大将黄盖为保全大局,不惜上演苦肉计,假降曹操,为火烧赤壁告捷打下头阵;还有风流倜傥的大都督周瑜,虽足智多谋、英姿勃发,只可惜心胸狭窄,最后大业未成身先去,活活气死在江东。
?三国演义》能够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列入华夏历史文化的瑰宝,除了其在文学上不菲的价值之外,它通篇所诠释的一个“义”字才是令其流芳百世的灵魂所在。“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君臣忠义,义薄云天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容道义释曹操”,各路英雄、各种英才都在“义”中尽抒情怀。“义”作为中国儒家所称颂的古人做人的基本美德之一,在当今越来越注重现实的社会更是难能可贵了。《三国演义》是一路英雄演绎的千古绝唱!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6
这个暑假我读了许多书,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记》、《三国演义》,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滚滚长江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里的关羽神勇无比,单刀赴会胆子大。关羽的故事可多了,如:《过五关斩六将》、《夜走麦城》、《刮骨疗毒》等。我最佩服关羽刮骨疗毒这件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关羽在一次战斗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伤了,关羽就请神医华佗来医治他的箭伤,华佗仔细看了看说:“不好,你的箭毒已经进入到骨头上,我要用刀在你骨头上把毒刮去,没有麻药,这很疼痛的。”关羽爽快地答应说:“没问题,现在就来刮毒吧!”华佗先把关羽手臂上的皮肉划开,而关羽却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几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样子。华佗开始在它手臂骨头上刮毒了,他刮呀刮,刮得时候关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会神地下起棋,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终于刮完了毒。华佗钦佩地竖起大拇指说:“将军您真厉害啊,我从没见过向您这样勇敢的人!”关羽感谢地说:“这算什么,小菜一碟,还得谢谢您这位神医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带兵打仗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关羽真是个勇敢顽强不屈的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是个男孩子可是平时手指划破了一点,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无地自容了。
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而三国演义里的众多英雄人物,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们勇敢顽强,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7
?三国演义》这本名书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吧!这本书中的人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张飞,他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有勇无谋。但能让许多能人贤士辅佐的人却只有他们:曹操、刘备、孙权。
他们三人有一个相同的特点:看重人才。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而用金钱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这人有情有义、这对他没有用,但他也要试一试。在关羽离开曹操而要返回刘备身边时,曹操并没有下令让人追杀关羽。曹操知道即使留不下他,也不能去杀他。其一,关羽是人才,曹操很欣赏他,也希望有像关羽这样的人为自己办事;其二,曹操想借“留关羽”这事来告诉能人之士“他的求贤若渴,和他怎样对待能人之士。
刘备的求贤之事,最着名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为看看刘备是否诚心请他出山才多次为难刘备,刘备下定决心要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而且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谦和。
孙权善于任用贤人,如:吕蒙,孙权知道吕蒙在沙场上屡建奇功、有用武之地,孙权知道吕蒙的才能不仅如此,倘若让他读书,他一定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好好读书”,果然,吕蒙的知识、见解有所提升,在沙场上善于用兵。
如果要我来评价他们三人谁最好谁最坏?就我个人而言,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中——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倘若他们不在战争时代,他们可能会保卫国家。但他们偏偏在战争时代,曹操为了实现他的抱负而发动了战争;刘备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而建立了军队;孙权为了保护父兄留下来的祖业而训练军队、不受侵略。
之后,他们三人先后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他们建立的帝国最后成司马家族的江山。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意识到“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但他们的后代子孙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魏国的最后一代君主魏元帝曹奂手中无实权,由司马炎控制;蜀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孝怀皇帝后主刘禅,刘备死后,刘禅依靠诸葛亮帮他处理朝政,诸葛亮等贤臣死后,他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魏国分三路进攻,最终蜀国灭亡;吴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吴末帝孙皓,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开仓振贫、一时被誉为令主,但是,孙皓很快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导致民心丧尽,西晋伐吴,吴国无力抵挡、最终吴国灭亡。
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三国演义的学后心得体会篇8
?三国演义》通过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争霸之事,体现了天下大势久分必合,合久必分的真理,读完全书,掩卷长思,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人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如《隆中对》中所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有江东三世,刘备凭何能与他们争强,除了一个大汉皇叔的身份,他也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罢了。凭什么能让百姓归心,凭什么能让卧龙,凤雏尽为他所用,原因只在人心二字。因为他对百姓好,宁天下人负我,我也不负天下人,宁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所以百姓愿意跟着他。因为他待手下好,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就是的证明,所以能让诸葛亮和手下诸位将领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切皆因他的仁爱。
刘备是仁的代表。
相较刘备,我则更偏爱诸葛亮,羽扇纶巾,八尺男儿,仅二十七岁之龄就拥有安邦定国之才,三国中的孔明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不着迷的人物。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博望用兵、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平定荆益、七擒孟获、自他在这本书中是出现,所成就的每一件事都可被千古传诵。更难得的是他的忠心,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事事亲力亲为,即使明知后主昏庸无能,他也不取而代之,反而是更尽心竭力地兴复汉室。他出山时曾说待功成之后必当归隐,但最后却在五丈原丢了性命,有一首诗曾叹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正因为他这些品质,所以我分外敬重他。白居易赞他托孤既受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虽然他没有成功扭转三国归晋的结局,但他已成功改变了三国,没有他,就没有这个我心中的三国。
诸葛亮是智的化身。
平心而论,其实我并不欣赏关羽其人,他的傲慢,他的自视清高,都让我无法从心里尊敬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关公。但他的仁义是我所不能否认的。他可以为了兄弟之谊放弃高官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只为和兄长并肩作战。他也能为了以前的恩义,冒着砍头的危险,华容道义释曹操。
关羽是义的诠释。
三国中的人物各有千秋,正是他们构筑了这段传奇,让无数人沉醉其中。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观课心得体会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