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是能够让教师们在上课的时候有好的发挥的,教案在编写的时候,大家务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青蛙找蝌蚪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青蛙找蝌蚪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小八字步、碎点步、横跨步等基本步伐。
2、通过对青蛙形态的模仿,体验舞蹈表演的乐趣。
3、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要保护青蛙。
教学准备:
1、舞蹈录像
2、舞蹈音乐
3、活动前会说舞蹈中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感受舞蹈音乐:听音乐边拍手进入活动室。
师:音乐好听吗?这段音乐里还有一段好看的舞蹈,让我们一起看看。
二、基本部分:
1、观看舞蹈录像。
(1)你知道这个舞蹈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变青蛙》)
(2)你喜欢舞蹈里的哪个动作?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自由模仿,体验表演的快乐。)
2、学习小八字步、碎点步、横跨步等基本步伐。
★教师讲解示范基本步法。
(1)刚刚小朋友模仿的小青蛙真像,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小八字步”,两脚的脚跟相碰,脚尖分开,手部动作叫“上折臂”,屈肘手心向外,五指分开,向上。让我们再来学学。
(2)碎点步:小八字步准备,脚尖踮起,快速横着走。
(3)横跨步:小八字步半蹲准备,左脚起往旁边跨出,右脚跟上还原成小八字半蹲位,也可往前跨出。
★幼儿练习
教师用语言提示,并作个别指导。
★听音乐模仿动作
3、完整练习舞蹈
★教师示范讲解,幼儿自由模仿。
(1)小朋友表演的青蛙真可爱,可是青蛙是有什么变化而来的呢?(小蝌蚪)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的?它喜欢在哪里玩?你能学学小蝌蚪吗?
(3)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一遍音乐:小蝌蚪游水,最后一句跳成小八字位变成青蛙。
第二遍音乐:用碎点步和横跨步表现青蛙在田间走动捉虫的情景。
第三遍音乐:两人合作边说歌谣边表演。
★ 幼儿听音乐完整练习舞蹈。
(1)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教师边跳边用语言提示)
(2)重复练习一次。
三、结束部分:
(1)讨论交流:你们喜欢青蛙吗?为什么?
小结:青蛙能为庄稼捉虫,我们要保护青蛙。
(2)今天我们小朋友表演的青蛙都很可爱,以后邀请你的好朋友一起到舞台上表演好吗?
小青蛙找蝌蚪教案篇2
活动背景:
在班上自然角里摆放着各种植物,每天早上孩子们都会给这些植物浇水。上周一,乐乐又带来了许多小蝌蚪,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都围上去看。他们每天观察,并热烈地交流着:“看,小蝌蚪长腿了。”“好像有两条呢。”“它再过几天就要离开我们了。”“是回到小河里去吧?”“对,以后还会变成大青蛙呢。”“不是大青蛙,有的会变成癞蛤蟆。”“啊,癞蛤蟆,太难看了。”……孩子们在一起饶有兴趣地谈论着有关青蛙的话题。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我便和孩子一起开展了此活动——《小蝌蚪变青蛙》。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初步萌发爱护青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演示图,幼儿操作用图,音乐磁带等。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小河里小蝌蚪,并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
1、小蝌蚪从哪里来?
2、小蝌蚪的腿是怎么长出来的?
3、小蝌蚪的尾巴到哪去了?
二、根据已有经验,推测青蛙的生长过程。
1、提供操作小图片,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图片排序。让幼儿看看、排排、说说小青蛙是怎样长大的。
2、提出要求(小朋友在排图的过程中不要看别人怎么排,也不要讨论,自己动脑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
3、幼儿排图,完成猜想过程。
4、讲评卡片,组织讨论。
三、观看动画课件,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给予幼儿感性和完整的经验(引导语:我们来看一下动画,看看从青蛙妈妈产下卵开始,是怎么一步步变成青蛙的。)
2、幼儿和老师一起排图,完成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轻轻地讲,“青蛙妈妈先在池塘里产下卵,接着变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了后腿,又长出了前腿,尾巴慢慢变短,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3、提升经验,并激发他们爱护青蛙的意识。(引导语:小青蛙有哪些本领?它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保护庄稼的能手?如果没有青蛙,庄稼会怎样?我们应怎样保护青蛙?)
四、表演游戏:《小青蛙你唱吧》
1、商讨游戏的玩法。一部分幼儿戴头饰扮演可爱的小青蛙,一部分幼儿扮演有爱心的.小朋友。
2、设置情景,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游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环节过渡自然、流畅,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次活动的亮点是:
1、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季节特征来选择和设计活动,把科学领域的活动用故事情节贯穿下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排图的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的说先长前腿,有的说先长后腿,各抒己见,争论热烈,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注意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活动中创设了一种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教师能够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并始终给予幼儿积极的关注,使他们的活动动静结合,由观察讨论——排图猜想——欣赏故事——语言描述其成长变化——到体验游戏,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活动,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
3、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在设计活动时我注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多种教学方法:演示法、游戏法及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小朋友爱护小青蛙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小青蛙找蝌蚪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在了解青蛙的过程中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材料准备:
制作好的青蛙成长过程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歌曲《我是一只小青蛙》、实物蝌蚪、青蛙
活动重难点:
掌握从蝌蚪到青蛙变化过程中的4个主要过程
活动流程:
激趣导入——经验再现——欣赏故事——引导交流——游戏巩固——情感教育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经验再现:
1、你们知道小青蛙小时候是谁吗?(小蝌蚪)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3、小青蛙长的又是什么样子呢?
三、故事欣赏:
四、引导排序、交流:
1、小蝌蚪甩着小尾巴在池塘里游来游去的时候先后发生什么变化?
2、请幼儿给小蝌蚪——青蛙的成长过程排队。
3、指名幼儿上台排序。
五、游戏巩固:
六、情感教育:
1、小结
2、随音乐律动出教室
活动反思:
“蝌蚪变青蛙”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生活中的一个兴奋点。我们这边的孩子虽然是生活在农村,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中班幼儿年龄又小,大人也舍不得带他们到田里、山上,或者大自然中去,所以他们对一些小动物的认识都很少。而在幼儿的眼中,动物是最能吸引他们的,只要一遇到动物就会迫不及待的想去亲近他们,那就让我们给幼儿多一些与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所以,我就选了这样一个活动,利用农村的优势,去弄了蝌蚪和青蛙的实物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幼儿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关注动物的美好感情。
在活动中,教具准备充分,能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身边实时的自然条件,通过操作、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辅助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们从活动中了解、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的地方是教师语言不够严密、简练,实际操作较少,在游戏这个环节中显得比较乱。
小青蛙找蝌蚪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小蝌蚪的爱护之情。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掌握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蝌蚪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小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饲养的小蝌蚪若干。
2、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ppt
3、小蝌蚪成长的操作图片4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物,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导入语: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进入活动室。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到小河里来游泳了。小朋友请看,小河里是什么?
师:对,是小蝌蚪,小朋友请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幼儿观察放在活动室里的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
1、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2、什么颜色?
3、它生活在那里?
4、小蝌蚪吃什么?
5、是怎样游泳的?
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小结;小蝌蚪长着黑黑的大脑袋,细长的尾巴,圆圆的身体,生活在水中,吃水藻、水中的浮游生物、面包屑等。
二、观看ppt,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问:小蝌蚪长大了变成谁呢?(青蛙)看:ppt2
青蛙妈妈长得什么样子?ppt3,头上有什么?披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露出什么颜色的肚皮?
小蝌蚪与青蛙有什么不同呢?(颜色、尾巴、腿、生活方式、游泳姿势)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边放ppt边讲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卵ppt3 ——蝌蚪ppt4———长后退ppt5 ——长出前腿ppt6——尾巴变短消失——青蛙ppt7。
象青蛙这样,及生活在水里,也生活在陆地上的小动物叫两栖动物。
2、引导幼儿排出蝌蚪变青蛙的生长顺序图。
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逐一出示,师打乱顺序,请幼儿贴在背景图上。
讲评幼儿的排图。
孩子们都排对了,看青蛙妈妈产下的卵——变成蝌蚪——先长出后退——再长出前腿——尾巴变短——成蛙(青蛙)——欣赏(变化过程ppt)
三、观看视频,模拟游戏,巩固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的认识。
玩法:师拿图片,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状)蝌蚪(幼儿做蝌蚪游泳状)长出后退(幼儿伸一伸后退,蹬一蹬),长出前腿(伸出胳膊作游泳状),青蛙(双手叉开,做青蛙跳)。
听音乐玩一次游戏。
四、探讨青蛙的本领,激起幼儿保护青蛙和爱护小蝌蚪的美好情感。
青蛙有什么本领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师小结: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捉害虫,保护庄稼,所以我们不要捉小蝌蚪和青蛙,不让坏人伤害它。我们今天捉到的小蝌蚪也要送到小河里,让它长大变成青蛙。
五、活动延伸。
变成青蛙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听音乐《小青蛙找家》出活动室)。
小青蛙找蝌蚪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在这温暖的季节里,青蛙妈妈钻到水里开始繁育她们的后代,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就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出处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
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
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