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板网 >教案大全

大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

无论是为了完成什么样的教学任务,我们都是需要好好制定教案的,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数学课教案最新5篇

大班数学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知道2组或以上一样的才算有规律。

2.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3.体验操作探索的乐趣,感受生活中有规律排序的美。

活动准备

1.课件准备:课件《有趣的排序》、排序的插图5张。

2.纸面教具:打印《小动物排排队》、《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给幼儿按规律排座位,引导孩子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并鼓励孩子探索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按“男-女-男-女”的顺序排座位,引导孩子观察出规律。

——请你们认真观察身边的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排的座位有什么特别呢?

——有的小朋友已经发现了,我们今天是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再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有规律的坐小椅子的。

2.鼓励幼儿探索更多排序方法。

—— 我们现在把第二个女生和第三个男生换一下座位,现在是什么规律呢?(2个男生-2个女生)

—— 我们再想想看,小朋友还可以怎么坐呢?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了解排序方法的多样性。

——有一些小动物也像我们一样有规律地排队,我们来看一看吧。

——谁来举手告诉老师,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

小结:只有一组的排序我们并不能发现规律,只有2组或以上相同的排序,我们把它称为有规律的排序。

三、出示图片,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规律排序的认知。

1.出示水果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一排是有规律地排序。

——这两排水果中,哪一排算有规律地排序?

——你是怎么判断的?

2.出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引导幼儿做出正确排序。

——小蜜蜂和小蝴蝶们也想有规律地排队,有一只小蜜蜂和小蝴蝶不知道该排在哪里,你能帮助它们吗?

四、给幼儿发放教学材料“小动物排排队”和“小动物”,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方式给小动物有规律地排队。

——你可以用2种、3种或4种小动物,来进行有规律地排队。

——看看哪位小朋友可以排出多种方式呢?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观察生活中其他有规律的现象,如外墙瓷砖、床单的花纹等等,然后和老师同学们分享吧。

大班数学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相应的词汇“多、少、一样多”。

2、乐于与同伴合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套操作材料(瓶子和盖子各不多于5个);幼儿计算用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和我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瓶子娃娃找帽子"

(二)幼儿操作,师幼讨论

1、瓶子娃娃找帽子

现在,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些瓶子娃娃和帽子,那请你们先把自己的瓶子娃娃排好队,

再为瓶子娃娃戴上帽子。观察一娃娃有没有都找到帽子?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讨论

操作完的小朋友可以跟同伴说说你操作的结果?互相讨论一下娃娃为什么找到,那帽子有没有找到主人?

3、师幼共同探索

4、师小结

5、指导幼儿看计算用书并做练习

(三)活动延伸

请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使娃娃和帽子一样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大班数学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复习6的组成,练习用数的组成、分解知识进行6的加减运算。

3.培养幼儿从小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投影机、投影片、算式卡片。

幼儿学具、娃娃电脑学习机、磁性学具。

活动过程

一、准备练习

复习6的组成。

1.游戏“拼6”。

(1)按键发音:(采用娃娃电脑学习机)

老师按键发音与幼儿按键发音次数合起来是6次。

(2)拍手对数:

老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数合起来是6下。

2.填数活动。

(1)将6的组成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归纳6的组成。

二、尝试练习

1.出尝试问题。

启发幼儿根据组成6 可分成4和2 ,在磁性板上摆图、列出算式。

师:今天,我们根据6可分成4和2 这组分合,用盒子里的小图片在磁性板上摆图,然后根据所摆的图,列出算式来,能列出几个算式,越多越好。

2.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了解幼儿的列式情况。最多列出以下4道算式:

2+4=6 6-2=4

4+2=6 6-4=2

全班约20%的幼儿能列出四道算式,70%的幼儿列出2~3道算式,10%的幼儿列出一道加法。

3.相互交流、讨论。

你是怎么摆的?又是怎样列出算式的?

三、教师讲解

加法以“小兔拔萝卜”应用题出现。(出现投影)

列出算式:4+2=6 2+4=6

比较:4+2=6和2+4=6有什么异同。

教师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加号前面和后面两数可以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减法以“小兔送萝卜”应用题出现。(出现投影)

列出算式:6—2=4 6—4=2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4和2,6减4等于2,6减2就等于4。

读算式两遍。

四、巩固练习(第二次尝试活动)

“娃娃游戏”(采用电脑学习机)

游戏规则:由两名幼儿合作进行,一名幼儿出题。另一名幼儿在学习机上插得数,题目都做完了,另换一张算式卡,两人交换角色再玩。(幼儿两人合作,你考我,我考你,兴趣浓厚,有的幼儿答错,同伴帮助纠正,尝试成功率较高)

五、游戏活动

1.看算式报得数:4+2=6;6—2=4等。

2.游戏“送苹果”。

小朋友每人有一只“苹果”,反面有算式,算出得数是几就送给几号运动员。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和师生交流的过程:有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

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呈现儿童的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大班数学课教案篇4

?找规律》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体排列的规律排序,体验同一种规律有不一样的表现方式。

2、能仔细地观察、分析,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小筐玩具。

2.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形状的卡片

3.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图片、轻音乐,教师自制项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导入:

教师扮演火车头,有意识的将男孩女孩隔开,带领小朋友一齐玩开火车的游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火车的规律: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二、出示教具两条项链,发现有规律的项链。

1、师:麦思妈妈来到一家卖项链的商店,她打算买一条项链,麦思妈妈会选那一条呢你们来帮帮她。

2、教师请幼儿自主选择并讲述。

3、师:麦思妈妈告诉我啊,她喜欢的是一条有规律的项链,那小朋友看一看那一条是有规律的呢(有规律的蓝色的圆形、黄色的圆形、红色的圆形),为什么他是有规律的呢

4、师:说了这么多,你们看,这些项链是用什么形状串起来的呀。(圆形)都有些什么颜色呀,(蓝、黄、红)这两条项链都有这三种颜色的珠子,可是这一条是有规律的,整齐地排列的,我们一齐来说一说。麦思妈妈喜欢这条有规律的项链。妈妈把它买走啦。

三、出示不完整项链,请幼儿发现规律,并排列

1、师:老板又做了两条项链,可是教师发现他的项链不完整你能不能一会帮帮他

2、出示不完整的有规律的两条项链,请幼儿观察。

3、师:你发现这两条项链和妈妈选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麦思妈妈项链放在一旁)

4、幼儿观察,讲述。

5、师:它们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排列的顺序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6、师:此刻小朋友胸前都有一个形状的卡片,你此刻就是项链上的小珠子,请你根据自我的珠子的颜色及形状将项链拼完整。

7、师:那小朋友看一看这一条项链和前面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

8、请幼儿到前面黑板进行操作,完成项链。

四、幼儿探索发现这两条项链的规律。

五、教师小结

师: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是有四种规律在里面,而方形、方形、爱心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有五种规律在里面。

六、幼儿完成我的数学

七、教师点评,总结

大班数学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五、猜硬币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六、购物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活动反思: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班健康课教案最新6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7篇

大班美术青团教案最新7篇

大班语言雨来了教案最新7篇

大班幼儿教案最新7篇

一年级秋数学工作总结最新5篇

数学粗和细教案通用5篇

中班数学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书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分类》教案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704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