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值得一份教案我们的教学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写好优秀的教案,这也是教师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语言活动《苔》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语言活动《苔》教案篇1
设计意图: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通讯设备不断更新,人们很少使用"写信"的方式进行交际,更多的是运用手机、电话来进行交流。为了使孩子们对"信"有更深的理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课。《纲要》大班目标中指出"关注、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识、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尝试用图像、符号等形式进行表达并创意。"《点点和多咪的信》是一个绘本故事。大班的孩子,开始主动注意和亲近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喜欢观察阅读画面精美的图书,能随作品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并产生愉悦的情绪。这一活动,故事中的"绘画信"对幼儿来说较为新奇,而教材本身简单、有趣味的内容,又给了幼儿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考虑到孩子的兴趣点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活动中让孩子自主观察图画的故事情节,读懂绘画信,并尝试创造。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可以把幼儿带入故事情节中,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让幼儿感受点点与多咪之间温馨、有好的朋友情谊,懂得有朋友的快乐,学会交往。
活动目标:
1、能够看懂故事中点点和多咪的信,初步了解"图画式"的写信方式。
2、能用绘画和符号的形式写信,并完整地讲述信的内容。
3、体验朋友之间的情感。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重难点:
重点:看懂故事中点点和多咪的信,理解和体验它们之间的情感。
难点:能够用绘画和符号的形式写信,并能较完整地讲述信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出示课件,观察分析封面:点点和多咪是好朋友,一不见面就会想念对方,想念好朋友了该怎么办?你们有好朋友吗?你想念好朋友的时候,会怎么做呢?看看故事里的两个好朋友是怎么做的。
?评析:联系自己感受,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分析点点和多咪的信的内容,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
1.观察分析第一封信。
(1)出示第一个信封。你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多咪给点点的信上写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第一封信。
(3)多咪对点点说,说什么呢?谁知道?
(4)逐一分析每幅图画的意思及冒号和箭头的意思。注意归纳出时间、地点和事情。
(5)到底多咪是这个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6)好朋友在一起玩,真开心啊,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回到家后,他们又会怎么做呢?
?评析: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给予幼儿想象、表达的机会。】
2.观察分析第二封信。
(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信上说了些什么?
(2)点点对多咪说些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看看故事里是这个意思吗?
(4)两个好朋友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真快乐啊。
3.观察分析第三封信。
(1)一天早上,多咪收到点点的一封信,看看信上点点要告诉多咪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多咪看了信,也以为点点病了。它急急忙忙赶到点点家,奇怪,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床上也是空空的。多咪紧张地到处找,边找边喊:"点点,你在哪里?我来了!"你们猜,点点在哪里?
(3)一起看课件。原来点点在干什么?
(4)多咪问点点:"你到哪儿去了?不是病了吗?"点点说:"我去钓鱼了。"多咪又问:"你信上画了你躺在床上,不是病了吗?"点点恍然大悟地说:"我是说我睡觉的时候梦到你了。"两个好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情节的收放张弛中感受故事的幽默风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学习积极性高。】
(5)点点的这封信多咪没有看明白,闹了这么大个误会,白担心了一场,为什么会这样呢?
(6)我们来把这两封信比一比,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7)一般我们写信的时候,收信人写在上面,写信人写在下面,中间是信的内容,要说清楚时间、地点和要做的事情,这样别人就容易明白,否则就要闹出误会。等你们以后会写字了,就能把信写得更明白了。
(8)完整欣赏故事。
三、请幼儿用绘画的方法写信1.故事里的两个好朋友真让人羡慕。你们有没有好朋友?想不想给你的好朋友写信。写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幼儿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①从内容、画面和写信程序上进行观察指导。
②鼓励幼儿富有创意的进行构想。
四、幼儿相互分享读信,体验写信的快乐1.请个别幼儿读信,并说说写信、收信的感觉,体验写信的快乐。
2.针对个别信的内容,和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评价。
【活动延伸】
和客人老师分享自己写的信,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把写好的信送出去!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考虑增添一个律动环节,让整个活动更轻松愉悦。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再日常生活中或区域活动中渗透相关内容,帮助孩子丰富这方面的经验,不断发展孩子的思维。
大班语言活动《苔》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
3、能创编动作。
4、认读“我长大了”。
活动准备:婴儿和成人的衣服若干、词句卡“我长大了”、自制的魔棒、录像机、幼儿成长的照片或录像带(幼儿自备)、各种美劳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和成人的衣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自己不穿这些衣服,这些衣服适合谁穿。
2、出示《变变变长大了》,讲述故事《衣服变小了》。
故事:衣服变小了?
今天放学时,欣欣把一张邀请卡送给美儿。美儿打开一看,原来星期天是欣欣的。生日,她邀请美儿参加她的生日会,美儿十分高兴。回到家,她亲手做了一份礼物,准备在生日会上送给欣欣。星期天终于到了,美儿打开衣柜,想找一条心爱的裙子,穿着去参加欣欣的生日会。美儿首先穿上一条红色的裙子,她发现裙子太短了。接着,她穿了一条橙色的裙子,又发现裙子太瘦了。之后,她又想穿一件蓝色的衣服,但当她拿起衣服一看,便说:“太小了。”美儿站在镜子前不停地试穿衣服,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衣服都变小了。美儿快要哭了。这时妈妈拿着一条新裙子走了过来,对美儿说:“美儿,妈妈已给你准备了一条新裙子。你的衣服没有变小,只是你长大了。”美儿一边看墙上的照片,一边说:“妈妈,原来我真的长大了。”
3、故事完成后,提问幼儿故事的情节。
为什么美儿的衣服变得不合身了?
美儿最后有没有新衣服参加生日会?
你会怎样处理不合身的衣服?
4、出示卡片“我长大了”与幼儿一起读。
5、请幼儿创编一个表示“长大了”的动作。老师出示一支自制的魔棒,让幼儿轮流拿着魔棒扮演魔法师,当幼儿用魔棒指某幼儿时,该幼儿便要做“长大了”的动作。
6、请幼儿出示自己成长的照片或录像带,介绍照片或录像带的内容,例如拍摄地点、自己正在做什么等,并说说自己的身材和相貌的变化。如果幼儿有一系列的成长照片,可以请他们按照成长的次序,把照片贴在图画纸上,加以装饰,摆放在展览区,互相欣赏。
活动建议:
1、结合本活动的进行,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长大了的自豪感,如可结合新生入园鼓励幼儿主动帮助弟弟妹妹做事情,或开展赠送礼物、表演节目等各种形式的大带小活动等。
2、可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制作动植物的成长图,如蝴蝶、青蛙、花等,让幼儿体会万事万物都在成长变化。
3、创设种植、饲养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记录、感受动、植物的成长变化。
大班语言活动《苔》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理解词语:大、小。
2、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己长大了。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小时候的衣物。(如:孩子们小时候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2、小朋友现在的衣服。(如:孩子们现在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感官感知大、小。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自己带来的衣物,请幼儿找找哪些东西大、哪些东西小,感知大与小。
教师:今天,你们带了自己小时候的衣服和小时候的衣服来幼儿园,你们现在看一看小时候的衣服和现在的衣服有什么区别。
2、引导幼儿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感知大与小。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试一试穿一下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看看是什么感觉?
二、幼儿通过欣赏儿歌感知自己长大了。
1、展示幼儿带来的小衣服。
教师:这些小衣服现在能穿吗?
教师:为什么穿不了了呢?
教师:那小袜子呢?小鞋子呢》小帽子呢?能穿吗?为什么不能穿呢?
教师:哦!原来我们长大了。
2、教师完整的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就要念一首《我长大了》的儿歌给小朋友听一听。
三、幼儿学习儿歌。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儿歌里说到了哪些东西变小了?(出示相应的实物)哪些东西变大了?(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完整的朗读儿歌。
四、幼儿讲述自己长大了的变化。
教师:我们长大了,还有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呢?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教师:那个小朋友愿意上台来告诉我们自己的发现哪些变化?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把儿歌念一遍。
五、收拾教具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语言活动《苔》教案篇4
目标:
1、激发幼儿进一步了解妈妈的欲望。
2、让幼儿初步尝试"访问"这样一种语言交流的形式。
准备:
活动前教师已经有过一次与访问有关的活动。
请幼儿带一张妈妈的照片来幼儿园。
活动过程
1、自由讲述
每个幼儿拿出妈妈的照片,和自己左右的同伴交流,谈一谈自己的妈妈。
2、集中谈话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妈妈的情况。
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了解自己的妈妈吗?你的妈妈是什时时候生日?妈妈最喜欢吃什么?妈妈最开心的是什么?什么事情让妈妈最烦恼?
引导幼儿回家以后访问自己的妈妈,增加对妈妈的了解。
活动评价
幼儿充满了对自己妈妈的感情,但是缺乏对妈妈的了解。介绍自己的妈妈时仅仅局限在照片的场景,内容非常的单调。对于教师提出的关于妈妈的问题也多半表示:不知道。但是他们对访问自己的妈妈还是非常感兴趣。
后续活动设想
让孩子先对妈妈作一次访问,增进对妈妈的了解。丰富幼儿的认知。在得到孩子们的访问情况之后,确定下一步活动计划。
大班语言活动《苔》教案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起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议议、讲讲中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3、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的方法?
因为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出示动画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又根据大班幼儿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
三、说学法。
通过以上教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以听说能力贯穿始终,以次解决幼儿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对话时,能举一反三,具有扩展语言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一张;粘贴图片:兔子、乌龟若干;根据幼儿分组情况准备的龟图赛跑手工人手一份;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道具;词卡;故事盘。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理解故事内容,发展想象力。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教师运用示范法,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第二步骤:教师运用直观法,完整播放多媒体教学故事动画片,同时穿插直观性提问和探索性提问,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能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习惯。
第二环节:学说故事里动物角色的对话。这一环节是解决重难点的关键,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练习法,借助多媒体画面,逐一播放各种动物对话的画面,让幼儿看着画面学说对话。方式采用先说、再看、再说,层层递进,不断激发表达欲望。并在这一环节当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扩展语言。第三环节:配乐故事表演组:分角色几人一组看图合作准备故事情节,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故事表演。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是根据大班语言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幼儿比较喜欢小动物所以设计的本节教学活动、大班幼儿对故事的接受能力比在中班时有所增加,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激发兴趣、观察及想象表达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开始通过提问、个别幼儿表演,开始通过谈话导入、出示范画等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个别幼儿表演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提问幼儿,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