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是有感而发的,将我们真实感悟记录下来,如果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观后感的写作,那我们是无法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国工近观后感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国工近观后感篇1
俗话说的好:“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以其先进的创新实例,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该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情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械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首先这绝对是个带给人正能量的记录片,它让我们众多的工科生热血沸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让我们真正了解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以前说到制造业,我脑海里的印象是粗笨的大机器,是落后的人口密集型产业,是大车间里一排排的工人。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对中国的制造业这么详细的了解。制造业包含大器件更注重小细节,虽然这些话在平日里也总听到,但通过这部片子确实让我体会更多,感触更深。
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虽然起步晚,落后先进国家一大截。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追赶,我们已经有了不少能和先进国家比肩的技术和产品,有些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在我国北部发展起来的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引进技术、购买专利到自主研发的发展过程。这些大型装备制造业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贡献很大,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竞争力。这种掌握核心工业技术的能力才能让国家在国际对话中挺直腰板,不受制与别国。
落后时期,我们总是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在外出交流学习或者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轻视或者排挤。在该片中,中国工程师展现出的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简单平凡的生活习惯、坚持不懈的钻研态度最让人肃然起敬,不断追赶世界的脚步。他们穿着朴素的工作服,说着简单质朴的话,每天奔波在巨大的车间或工厂,面对缄默无言的机器,默默无闻地进行着不断重复的研究或试验。他们是中国亿万工人中最普通的一个,有些人或许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依旧在工作岗位上长期钻研,他们工作的场所和穿戴可能没有白领或者其他产业部门来得光鲜,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为国家节省一个天文数字的成本,或者让中国的工业势力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与他们这种”相对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气度和等待相比,我们这些心浮气躁的学生,真应该好好反思了。
虽然《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为我们展现了伟大的工程师的精神,但更多的是紧迫感和不足之处。从该片中,我们能感受到,即使我国世界领先的企业,其依赖的创造的大部分依然是粗活。还有很多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还是很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有一些领域即使有了技术但没有支撑的设备投入生产。我所了解到的高端设备很多都是进口的,设备用的实验也太都是进口的,还有各种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这说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找准方向脚踏实地地坚持,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大国工近观后感篇2
雪花灯笼,点亮世界;折柳寄情,唱响骊歌。
那朵从开幕式飘来的雪花,依旧轻灵而浪漫;由山区孩子演绎的《奥林匹克颂》,依然纯净动听。当雪花火炬台与梦幻五环交汇,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奥会闭幕”,北京冬奥会在歌声中徐徐拉上帷幕。
品味铺陈中国元素和闪耀奥运精神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最令人大开眼界的场景之一,无疑是无处不在的中国结。从无数条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入鸟巢编织中国结,到场内冰车滑动雕刻中国结,再到运动员代表入场时,天上地下都由巨大的中国结线条包裹,中国结成了今晚最具亲和力的美好意象。
当91个国家和地区的2877名运动员奔赴北京,相聚奥林匹克旗帜下,这是团结;当超过30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为着同一个梦想,欣然出席开幕式,这也是团结;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用拥抱表达祝福和善意,这是团结;当数以亿计的观众为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而不吝掌声,这同样是团结。
北京冬奥会非常成功,这是团结的力量。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此次北京冬奥会已经向全球传达出一则信息,只要大家遵守团结的精神,如果人人都作出贡献,那么就可以举办一次盛大的赛事。
“你们给了和平一个机会!”当国际奥委会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我们读懂了奋斗的意义;当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密切合作,共同为世界奉献了一届必将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我们更读懂了团结的内涵。
“你”的丝丝努力,让美好世界环环相扣。这里的你,是来自各行各业、出生在不同年代的中国人民,是中国的文化界人士、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学生,是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正因为每个人都为北京冬奥会贡献力量,才有“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微光虽小,但聚光成炬。一丝努力,看似微不足道,但一丝丝努力连接起来,足以编织环环相扣的美好世界。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国际场合强调“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并阐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国际交流的盛会,也是一场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和合共生的盛会。今天,当我们再次打量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越发意识到“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多么深入人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多么契合时代潮流。闭幕式中,91面旗帜与场内的“中国结”相呼应,展现了“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更表达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价值追求。
当五星红旗遇见五环,这是最美的相遇;当丝丝相扣成就美美与共,这是人类的共同荣耀。北京冬奥会谢幕,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不会改变,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不会改变,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永不改变,团结一致向未来的决心永不改变!
大国工近观后感篇3
今日,项目领导组织大家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大国工匠”的故事,并且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打动,他们都是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们有机械工、维修工等等,无一不例外,他们都是普通的工人,他们不是领导、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学历,但他们每个人都是靠着对职业技能完美的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日复一日的钻研,靠着年复一年的专注和坚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着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顶级的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身上所传承的工匠精神。其中,由于行业的原因,李万君李工给我印象最深刻,“复兴号”当今世界上大规模运行的我国动车组的最快动车组,时速350公里,从“和谐号”到“复兴号”,我国动车组研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次重大突破,被称为“复兴号腿脚”的转向架焊接直接决定这一突破的成败,可是李万君李工他做到了,研制出了一枪三焊的心方法,焊出了世界新标准,也让“复兴号”的批量生产成为现实,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名片。
在那里也感激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举办的“大国工匠”度任务发布暨颁奖典礼,让我们更多的认识到行业外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和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其最终目标是让我们的祖国,让中国强起来,祖国走向繁荣昌盛。为我国的高铁事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国工近观后感篇4
昨天晚上,班主任组织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看后感触颇深。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艺术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艺术的熏陶。我是的专业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确实很难掌握,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练习一首曲子,专业老师对我也非常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首曲子便会非常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学校的优秀学长他们的技巧娴熟,拉的曲子委婉动听,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进步,更上一层楼!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 .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在这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大国工近观后感篇5
今天,项目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20xx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节目,讲述了那些大国工匠们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他们创作了各种工程上的“中国精度”。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面对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确控制,是中国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个普通不过的钳工,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头发丝直径的1/40——0。002毫米,他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 乔素凯,作为国内唯一核燃料组件修复团队领军人,4米长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复工作,难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蚂蚁;陈行行,一个年仅29岁的国防年轻工匠,在高精密数控加工上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将无数尖端武器装备上薄薄的壳体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来。
通过看核电站领军人乔素凯,国防军工业陈行行,维修工人王树军,火箭焊接安装高凤林,地质钻探者朱恒银,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王进,钳工夏立,复兴号高铁转向焊接员李万军,油田开采谭文波,修复工匠李云鹤等领军人物最大感触是,不管是各行各业的人只要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怕吃苦,敢于亮剑的精神最终会得到成功的,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带来最大的辉煌。
大国工近观后感篇6
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明明并不熟悉袁老,但是,袁爷爷的离去还是使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国士无双。
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袁老一样,只想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做出如此大贡献的人?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
“袁爷爷还是放不下我们,等到大家都吃过米饭之后才离开。”
“一定是天上的米不够吃了,神仙们才来找袁隆平爷爷去给他们种水稻了。那爷爷种完水稻之后再回来好不好?”
“爷爷,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看完一则则新闻,我的心也越来越难受。而生物书上的袁爷爷正抱着水稻,和他背后的水稻,一起开心的笑。
爷爷在笑什么呢?
爷爷走的时候应该不遗憾吧?爷爷看着我们吃完午饭,看着全中国的人民都有饭吃了,应该会很开心吧?他为祖国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啊。爷爷的笑,一定不止是新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还因为更多的人能吃饱饭了吧?
爷爷,现在禾下还不能乘凉,那我们就要帮您实现愿望,您都这么辛苦了,那就歇一歇吧,我们一一定替您完成。到时候啊,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就行了。
世间再无袁隆平。
倘若还有来世,爷爷继续培育杂交水稻好不好?
终会有一天,可以禾下乘凉,杂交水稻也可以遍布全球。袁爷爷一路走好!
大国工近观后感篇7
今天,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5.1特别节目《大国工匠》。一边看,我的脑海中一边想象着自己的未来。
大国工匠,讲述了一群从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但却对专业技术充满着执着与热情的国家一线一级技工!他们钟爱自己的技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着骄傲与自豪,在他们各自从事的职业领域里,也绝对是国家级的瑰宝,行业里的翘楚。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焊接工——高凤林,从事35年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我想到自己今年刚满20岁,我的心里也是一阵震惊,从事工作35年,这得需要多么强大的毅力与坚持不懈啊!但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峰,他那精巧的錾刻技术,不仅继承了老一辈和古时候的扎实基础,而且还在现代科学技术下的今天,不断创新改造。在北京apec会议上,他所打造的“和美”纯银丝巾果盘,着实让外国友人看到中国传承已久的高超技艺。另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的顾秋亮对仪器组装“丝”的境界也着实让我惊叹,在中国,目前来说也只有顾秋亮能做到这一点。中华造船集团技术保障焊工--张冬伟,焊接技术达到一百分之一百。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中国研磨技术的鼻祖,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钳工----胡双线,30年,打造零件,达到百分之百的惊人记录。中国宣纸高级技师---周东红,30年来,每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自学成才,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自己的价值呢?从《大国工匠》中,我获得的是一种对职业,对技术的一份坚持与热爱,唯有对自己所干的,所从事的职业保持着一颗不懈努力,永不言弃的心,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未来,才能更好的回馈整个社会!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