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们观看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不少感慨,可以编写一篇观后感,我们在某一部影片中收获不少感想时,应当认真写好观后感,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金陵十三衩观后感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陵十三衩观后感篇1
1937年的南京,因日本的入侵很快就沦为一座死城。满眼望去,皆是死尸,生者像那无头苍蝇般乱窜,只求找到一栖之地以便保住性命。唯一仍拼死抵抗的,只有寥寥无几的中国士兵。
可是教堂外那些搔首弄姿的风尘女子在这个严肃甚至危险的时刻,却还是如往常那般轻慢嬉戏。这不禁让人唏嘘,她们真的是在向乔治求助吗?
电影伊始,无论是乔治还是女学生,没有人喜欢她们,更别妄提“尊重“,即使是看似热情的男主角,也只是冲着美色而去。她们粗俗、,与矜持、高贵的女学生简直是云泥之别,因此也不配踏入这片还残留这着的净土。
当仅存的洁净被污染,暂时的宁静被打破,谁又曾想到正是这些低贱的风尘女子散发出的人性之光保护了孩子们的纯洁。她们清楚日本军队的邀请没有想象的单纯,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许当初一句“姐姐们替你们去”只是为挽救孩子们别做傻事所找的借口。可是回到地窖,谁也没有多少片刻的轻松。玉墨的提议有人犹豫,有人反驳,但最终这些女人的善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在临走的前一天,她们高兴地让约翰为自己化妆,因自己从未试过的装扮而像个小女孩般雀跃不停。如此模样其实正是她们心中所真正渴求的,浓妆艳抹实属被迫无奈之举。最后送给妹妹们的一首《秦淮景》,又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或许被送上敌车回首的那一刹那,正是她们人生中最美的时刻。
最后电影的结局只讲述了约翰含泪开着载有学生的卡车逃出了南京,却并未交待女人们的下场。但谁都明白包括她们自己也心知肚明,前方等待她们的是死也不能轻易解决的可怖。
鲁迅曾言,真正的用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他为纪念并称颂刘和珍所写的。虽然这些风尘女子手无缚鸡之力,但在我看来“勇士”二字,她们当之无愧。或许这十二人在百年之后只化作一抔凄惨的黄土,永远无法摆脱那令人唾弃的卑贱身份。可我想她们并不会在意那所谓的身份与可笑的名誉,她们只是想做便做了。由此,才让我们真正看到污秽外表下,原来藏着的是一颗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金陵十三衩观后感篇2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4年纪念日,举国上下好像对这个特殊的日子非常的漠然,大家好像都沉浸在圣诞节前的降价购物的狂喜中,甚至于官方对于这样的国难日也没有太大的动静,中国人是不是太健忘了?以至于短短的几十年,我们就可以忘记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就可以忘记掉我们的国家曾经遭受过的差点亡国亡种的悲痛,就可以忘记掉我们的同胞曾经经历过怎样的人间地狱饿般的劫难。
今天我走进了电影院,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又一次把我带进了那段嵌入我们灵魂,深入我们骨髓的惨痛历史中,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最深重的耻辱,那是永远也不可能愈合的伤疤,那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世世代代牢记的仇恨:南京大屠杀,整整六个星期,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30万同胞惨死在敌人的刀枪下,无数的妇女惨遭蹂躏,到处是死尸,到处是鲜血,山河失色,日月无光。在这场毫无人性的杀戮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和整个国家的命运连在了一起,这里面有像花骨朵般还未绽放的十三四岁的教会学校的女学生,有秦淮河边倚栏卖笑出卖肉体的妓女,有一个教堂的小打杂,有一个开始还只是想赚点钱捞点油水的美国殡葬师。当死亡向他们逼近时,当一群花朵般纯洁娇艳的少女即将遭受到日本鬼子禽兽般的蹂躏时,相信每一个身处其间的有一点点做人的良知的人都会挺身而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每个人都完成着自己的心灵救赎,那个二流子殡葬师成为拯救女孩们最关键的人物,那些秦淮河边卖笑的妓女们和那位教堂小打杂顶替了女孩们慷慨赴死。
影片对这些生活在人群最底层的妓女们进行了很成功的刻画,有两组镜头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一组是妓女们进入教堂霸占了地窖的画面,妓女们袒胸露乳,浓妆艳抹,话语粗俗,一片活色生香的场面。一组是妓女们打算顶替女孩们去赴死亡之约,她们洗去铅华,剪掉头发,当屏幕上出现了妓女们脱掉艳丽的旗袍,用窗帘布裹住自己的胸部的时候,我相信所有的观众也随着她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她们看起来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高尚,就像小说中写到的:人生来是有贵贱之分的,女人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国家的灾难都不能使这些女人庄重起来,她们也只能是比粪土还贱的命了。这群可敬可佩的妓女们,用她们的生命洗涤了身上的污垢,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展现出人性的光辉,那一刻她们像天使般纯洁,像圣母般高尚。
影 片中还有一个人物的塑造,我觉得非常成功,那就是佟大为饰演的军人李教官的形象,他是整个沉重压抑的背景下最亮丽的色彩,他是中华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的一线曙光,他是中国人不屈不挠,誓死卫国的精神的代表,中国正是因为有着无数这样的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才使中国从那个噩梦中惊醒,奋起反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最终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的土地。
向张艺谋导演致敬,非常感谢他能拍出一部这么优秀的电影,整部电影延续了张导原有的对光影对色彩对画面的高超的掌控能力,浓墨重彩的花卉旗袍,摇曳的女人的身姿,教堂顶上七彩的玻璃映射进的阳光,女孩深邃幽暗的目光,都是整部片子体现出张氏独有的的电影语言和高超的摄影技巧。同时这部电影也让人看到了张导对整个故事情节的铺陈和讲述的能力的提高,一百五十分钟的片长,毫无拖泥带水,冗长沉闷之感,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铺成自然,有沉重,有压抑,有悲情,有人性,有希望。影片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煽情,让人忍不住的流泪,但却不滥情,让人不至于只沉浸在故事的悲痛中。影片对细节的表现非常细腻准确,比如,豆蔻和香兰回妓院取东西,途中惨遭日本鬼子的蹂躏,张导很有节制的处理了整个画面,并不像《南京南京》那样让观众直视那惨烈的画面,而是巧妙地利用镜头的遮挡让观众既看到了日本鬼子禽兽般的恶行,又顾忌到了我们中国人的脸面和感情,谁愿意直面那惨痛的画面?即使是电影当中,我们的情感也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影片的最后,当最后一个上车的妓女哭着喊着说自己不是女学生,她不去,那场戏拍得很细腻,体现了真实的人性,没有人面对死亡会安之若素,没有人面对凶残的禽兽会不害怕。
看完整部电影充斥我整个头脑的就是“禽兽”“仇恨”两个词, 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段惨痛的历史,让我们努力地建设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的命运是和整个国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金陵十三衩观后感篇3
学院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
整场电影的环境和氛围都极其压抑。日本军人满南京城的屠杀。它讲述的是旧中国弱势群体在那个年代的悲惨遭遇: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妓女,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
这部电影拍的十分细腻,妓女丰润扭动的翘臀、洋教士与妓女的调情、孟父亲压抑的伟大的父爱,李教官的隐忍痛心,妓女为救女孩不顾生死的血脉情……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什么能够让难区人民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避战争?然而,在那个年代,有的只是残酷。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有一样东西:民族情。
从演员上,最让我称奇的便是贝里斯蒂安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反响并不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妓女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
而从内容上,对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十几个国民党军人在即将走出南京城的时候为了保护一群逃亡的教堂女学生果断的扳动了枪膛,发生了激战,学生走了,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引来了坦克,十几个人太渺小了,但是面对敌人的坦克,他们没有办法,唯一的就是用人的身体带着手榴弹去近距离炸毁,一个小编队,没有防弹衣,只有浸泡过水的被褥,一条直线,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倒下,最后一个炸破手冲击到了坦克的面前,整个场面一直有枪声在回荡,教室一片安静。就是这几个小人物,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和很多军人一样,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大爱,军人特有的爱。
这个故事,最让人感动的是那群从“秦淮河”躲出来的风尘女子,谁说妓女无情,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不错,她们是有自己的私心,进了教堂就找最安全的地方——地窖,但我想,那只不过是在那种情况下的本能反应。她们同样也是有爱的,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更加可贵的是,这群被人们一直瞧不起的“妓女”却个个穿上女学生的衣服代替女学生去参加日本兵的庆功会。她们害怕死亡,更不知道会面对什么,不知道结局,但是她们却勇敢地走上了军车,此时此刻对生命是一种震撼,她们或许有很多未完成的梦,或许没有机会去实现了,她们是伟大的,正是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的抗争和救赎。这部电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感到震撼,因为它融入了国家的命运,表现的是民族的精神。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唯独不变的是我中国儿女不屈的灵魂。
金陵十三衩观后感篇4
故事类似于回忆录,是由书娟回忆作为旁白,我以为当贝尔饰演的“神父”开车将女学生们送走后,会描述一段这些秦淮河女人如何反抗小日本的剧情,很遗憾,电影在贝尔驱车护送女学生们离开后便结束了,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部电影和国产的其他影片不同在于贝尔,因为他的出现使这部影片多了些国际化色彩,影片全程85%以上都是英文,就连渡边笃郎饰演的日本军官也都是用英语交谈。可以这么说吧,我之所以去看这部影片也是由于贝尔,他诠释的蝙蝠侠深入人心,第一次在中国拍戏,很想去看一下他的精彩表现,真的没有令人失望,不愧是好莱坞一线巨星,他可以瞬间变成一个放荡不羁的playboy令人捧腹,也可以瞬间变成庄重的神父,义正言辞令人崇敬。
金陵十三钗,听到这名字肯定是讲女人的。十三个“女人”(电影其实是十四个),只有看过电影的才知道内涵。但是一部戏只能有一个女主角,故焦点落在了玉墨身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玉墨转身走路的妖娆姿势,这绝对是这个角色的招牌动作。每个人都有精彩,但是相比之下玉墨更出彩,倪妮演绎的入木三分。虽说是青楼女子,这些女人身上良知的一面或许就是影片的亮点。豆蔻为了给浦生谈好听的琵琶曲,返回满目疮痍的妓院遇到日本鬼子,不甘凌辱咬破日本鬼子的耳朵,被残忍的刺死了;香兰仅仅为了漂亮的玉耳环返回妓院无疑说明这个女人贪财爱慕虚荣的,而在她只剩最后一口气的时候拽着日本鬼子的腿帮助豆蔻逃脱时,她的善良倔强令人生敬。这些女人们替学生们去赴日本人的“生死宴”,更是人性光环的最大亮笔。
在这一座破旧的教堂里,真正的神父死了,当女学生们把贝尔作为唯一的依靠时,他做的只能是朝着日本人怒哄或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求情,用善意的谎言去安抚孩子们受伤的心灵,手无寸铁他做得已经够多了。贝尔驱车送女学生们离开时的热泪盈眶令人回味,那时的脑海里他想的是什么。是玉墨的安危,是战争残酷的无奈,还是自己身临其境的凄凉?这部电影总体气氛是很凝重的,尤其是佟大为领导的军队和鬼子负隅反抗的时候确实是情绪的最低点,但是没有泪眼朦胧。反正看了这部戏更加痛恨日本人了,这些狗日的上辈子一定没见过女人。
个人感觉这部电影是导演心血的结晶,比三枪拍案好几千倍甚至几万倍,可以当做导演最有代表的作品,冲奥的机率那就看专业人士的评定了。
其实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不一定票房高就是佳作,口碑更加重要吧。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在当年不一定就是票房冠军吧,但是时隔多年你在电视或是网上再看到它的时候,还是愿意去回味一下,百看不厌;而有的电影你花钱看过一遍,等有机会免费看的时候却不想看第二遍。好的作品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推敲。
俗语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牢骚这么多主要是为了对得起偶的60元大钞。
金陵十三衩观后感篇5
电影《金陵十三钗》一点也不晦涩难懂,其情节的连贯与故事的缜密甚至是张艺谋电影创作团队的刻意为之。电影通过一系列情节与人物彰显了人性的温暖与伟大,它们由无数的小溪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已经成为死亡之城的南京城里到处都是枪炮声与嘶叫声,还有日军的烧杀抢掠与奸淫;无数的被俘士兵遭到日军的集体屠杀,躲避战火与日军追杀的青年男女在残垣断壁中逃窜;战火与硝烟,还有恐怖,笼罩了城市的每一个空间。一小队仅存的中国军人本可以侥幸撤退出城,但他们却突然发现了十几个女学生被日军疯狂地追逐抓捕,遂放弃了逃离,就地阻击日军,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女学生们逃脱了,一小队仅存的中国军人却几近全部阵亡。仅存的李教官在将一受伤的少年送进教堂后,重新回到巷子里,将数颗手榴弹布置在教堂周围。当发现冲进教堂的日军__女学生时,李教官对日本兵扣响扳机,然后与冲进来的一伙日军进行了最后的拼死搏斗。明知寡不敌众,明知还有逃生的希望,但他们在那一瞬间里,却选择了解救女学生。他们面对日军的坦克与枪林弹雨,挺起胸膛,用鲜血与生命诠释了中国男人的血性。作为电影的开端,他们的鲜血为这部电影涂抹了鲜红的英雄底色。
贯穿电影始终的是一名美国的殡葬师约翰,贪财的他冒死应约来教堂给被日军炸死的牧师作法事,不但没挣着钱,反而被卷入因保护女学生而与日军进行的生死搏斗之中。他本来有理由,也有机会与同伴一起撤离南京,但他亲眼目睹的日军的罪恶与暴行激发了他身上善的力量,他用他的勇敢与才智,并在“汉奸”、妓女及小杂役的协助下,成功地将女学生们救出。
约翰的出场,一切都是为了钱;而随后的遭遇,他不仅仅是由殡葬师转换成了牧师,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超越了国家与民族,让人性具有了人类普世的价值与意义。小杂役陈乔治用自己的生命替代一名女学生赴日军庆功会,出身的“卑微”遮掩不住他底层生命那微弱的闪光。十几位女学生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集体跳楼自杀,这一壮举确实让我们难以置信,她们还只是刚刚离开母亲怀抱的十四五岁的孩子。而女学生书娟在日本兵追逐她时向躲在地窖里妓女们的一瞥,又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值得咀嚼的意味呢?
将女学生们从集体跳楼自杀的刹那解救下来的是13名妓女,她们无疑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最让人在人格与道德上进行多重诋毁的群落;而且她们强行进入教堂既破坏了教堂原有的宁静与和谐,还污染了学生们的心灵与宗教的神圣,并与学生们之间发生诸多龃龉。然而,就在女学生们生与死的紧要关头,她们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身体与生命代替女学生们前往日军的庆功会。她们的血性与大义并不输给那些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的军人。她们那轻松灿烂的笑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苦涩的泪水,还有永恒的怀想。这一情节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思想,无论是电影艺术的呈现,还是理论批评的阐释,都有广阔深厚的空间。至此,人性的深度,或曰人性的光芒,在这些普通人物的身上得到极其鲜明且丰富的张扬与呈现。编剧之一刘恒说,《金陵十三钗》是“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观众会被影片感动是因为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善良的角落和土地,一旦种子播种下去就会开花结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