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篇观后感,我们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在当前社会环境中,很多人都会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写好观后感,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党故事观后感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党故事观后感篇1
今天,我收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艾四林、秦宣、王炳林教授分别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近代史纲要等理论就如今疫情形势为全国大学生做讲解,其中冯秀军教授的讲解最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的历史斗争。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历经磨难,令我们我们深刻意识到多难兴邦。
新中国成立后,每一次战胜磨难的实践都充分证明,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一定能够带领群众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此次疫情依旧是如此,在疫情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是最高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疫情防控充分中,种.种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
此次疫情也应当让我们意识到,重视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路曲折有必然,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面向未来,必须具有风险意识,必须通过改革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让每一个人都充分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的重要性,让每一个人都充分意识到“人也是大自然的产物。”杜绝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疫情中充满感人,透过冯秀军教授对中国青年责任担当青春与“蝶变”主题的讲解,我们看到一张张布满勒痕的脸、一把把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发辫,一双双被消毒液侵蚀开裂的手、一个个蜷缩在地上暂得休息的身影,年轻医护人员他坚守在抗疫第一线,我们看到坚守阵地做着深入报道,不断披露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人;我们看到了为建医院、为制口罩日夜赶工的工人;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开间武汉或审核三亿元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员……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一个个白衣天使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尽一份绵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躯与疫情赛跑。无数的“追光者”们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做出无怨无悔的选择。他们把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放在心底,用一个个鲜红而又坚定的手印,表达着火热的担当与承诺;他们用最美的身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这些逆行的背影,他们挺身而出不是为了当什么英雄。他们扶危渡厄,是守土尽责。
冯秀军教授讲到:同学们大都是“非典”前后出生的,这是你们们有记忆以来第一次面对全国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非典爆发,全世界守护着80后、90后、00后。17年过去了,换成80后、90后、00后来守护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替更多人负重前行。
从千百年来的历史长河中总结历史经验,使是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物质基础保障和不断提升的医疗卫生水平,英雄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尽快取得抗疫斗争的最后胜利。
党故事观后感篇2
哪里有战役,哪里就有巍然而立红色堡垒。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在举国应对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有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的“最美逆行”;也有“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的请战宣言;还有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党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的实干范儿等等,无一不传递了信仰的温暖和力量,诠释了大爱与担当,真正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让党旗高高地飘扬。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冲在一线、站在前沿的姿态,主动带头当先锋、勇担当、树标杆,为生命出征,为使命而战。
把“第一身份”亮在防控第一线。 在这疫情攻坚的关键期,广大党员就要坚定的把党旗抗起来,把党员的“第一身份”亮出来。疫情防控阻击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我们的党员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敢冲在前沿带头打“头阵”,那么我们就会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失去主导权、贻误战机。打好疫情防控主动战,就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充分发扬“跟我上”“看我的”“我先来”的优秀革命传统,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真正拿出战“疫”的决心和魄力,把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落实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为凝聚全民参与疫情防控的强大正能量。
把战“疫”担当留在防控第一线。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大难面前显担当。共产党员就是我们疫情防控的“主心骨”,各级党员干部是肩负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拈轻怕重、怕担责任、怕临风险,那么我们在疫情防控阻击工作中就会被困难打倒,就会被群众“唾弃”。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党员干部就要带头走进疫情防控第一线,实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分析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抗击疫情的方式方法,坚持在一线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防控员”和“引导员”,始终坚持“堵”和“疏”结合。同时还要做好疫情的舆情疏导,让广大群众克服恐惧和害怕心理,为疫情防控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把防控一线当作干部“试金石”。 各级党组织要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这一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精准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树牢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主体作用、组织人事部门职能作用以及全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把在疫情面前勇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优秀干部考察识别出来。突出“三个聚焦”,即聚焦基层一线,重点是冲在乡镇、村(社区)等防控疫情最前沿、主战场的干部;聚焦关键岗位,重点是医疗卫生、物资调配、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等关键岗位干部;聚焦三种类型,切实把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不胜任现职、难以有效履职的,不敢担当、失职渎职的干部考察识别出来。在结果运用上要分类落实,对敢于担当、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建立“一人一档”,纳入组织视野培养;对成绩突出、因防疫工作需提拔使用的,实行“一事一报”,适时进一步重用;围绕“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一线高高飘扬”,大力宣传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同时强化关心关爱,及时落实一线干部待遇补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敢担当、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干部严肃追责问责。
党故事观后感篇3
一本好的历史书就像一面镜子,《人类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作者房龙从人类的起源讲述到每一个历史时期。它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读起来就像小说一样有趣,令我饶有兴致地看完了。
房龙从远古时候开始讲起,描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起源,讲述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变革和各国的革命。
古埃及一直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他们的木乃伊、法老和金字塔让我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其实这只是他们文化的一小部分。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古埃及人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新鲜东西,比如农业灌溉的方法,建造神庙的技巧,发明的日历。他们建造的神庙外观精美,被视为现代教堂的最初范本,而他们发明的日历非常准确,稍作修改后一直到今天仍在应用。最重要的是,他们创造了文字,使我们保存语言成为可能。”我不得不佩服古埃及人的智慧,他们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尼罗河到爱琴海,房龙又用他有魔力的笔,把我带到欧洲大陆。古希腊人渐渐学会了使自己强大的本领,却招徕了与波斯人的战争。又过了几个世纪罗马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了强大的罗马帝国,另一种文明就此诞生。许许多多的战争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
书中另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能让我渐渐地产生思考。例如房龙在介绍古希腊时,他先介绍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再介绍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他提到古希腊人的“适度”原则,再引出为什么古代只有古希腊人这独一无二的民族具备这种质素这个问题,然后介绍古希腊人的生活状态与他们严厉的教育。顺着这样的思路与线索,我自然而然地不再是单纯地看那些生动的历史故事。
到了中世纪,人类文明又向前跨了一大步,达到了无法超越的高度,留下的是那个时代思想超越时空的产物,让我由衷的赞叹。而后随着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历史发展到了新的时期。但在工业革命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龙说:“这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弱智时代,人类也做过一大堆蠢事。”从古至今,人类学会了思考,创造了文明,却也留下了许多遗憾。战争就像凶猛的野兽,毁坏许许多多人美丽的家园;极端恐怖主义就像无形的恶魔,操纵着人性最黑暗的一面;环境污染就像病变的癌细胞,侵害着地球母亲的健康。
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了解人类过去的故事,既是了解自己,也是一个探求的过程。那一个个历史真相的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真理与智慧。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此不断地改变并提升自我。毕竟人类未来的故事,是为我们所掌握的。
党故事观后感篇4
故事的开始,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命中注定,小八公被遗落在火车站,不知是小八公找到了帕克教授,还是帕克教授找到了小八公,他们相遇了。
准备回家的帕克收留下了小八公,但帕克太太凯特却十分不乐意,但由于各种机缘巧合, 八公还是被留了下来。
研究院的专家告诉帕克,八公是一只秋田狗,不愿与人亲近,所以即使帕克“以身试法”,也无法教会八公捡球。
后来,八公逐渐成为帕克一家的成员,帕克去火车站上班时,八公竟然在草地边缘的栅栏下刨了洞,钻了出去。在之后的日子里,八公每天都与帕克一起出门,像定了时钟一般,在帕克下班乘火车回来的前一两分钟便蹲坐在站台上,等待主人的回归。不幸的是,帕克突发心脏病去世,八公却一直在站台上等待,等到日落,等到小贩收摊。在之后的日子中,也始终等待着,四季轮回,春夏秋冬。
从花开到花落,从绿树成荫到白雪皑皑,日出又日落,无论是炎热的酷暑,冰冷的雪天或是寒风刺骨的雨天,八公的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狗的一生只有十三至十五年,但是它却为了等待主人的回归,等了十年。
恍惚中,它看到了帕克向它走来,紧紧将它抱在怀中,在这寒冷的雪天中与帕克一起离开了,它们活在了彼此的心中。
它只是你的一条狗,而你却是他的一生。
党故事观后感篇5
青春因梦想而诗意浪漫。徐志摩手撑长篙,面对康桥柔波的星辉斑斓,寻得个性自由的梦想。于是,他在康桥的柔波中徜徉,在半山的崖石上点燃心中的一星弱火。在黑暗中望着波澜一地的月华,在夜半时分倾听者深巷的琵琶,追求者爱、自由、美,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走过了一季诗意时光。
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已经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孩子走向一个成熟稳重的少年。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红领巾不再是我的标志,做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才是我学习的主题。
在团的工作岗位上,已有近两个年头。回顾这两年的历程,我认识到团的岗位是锻炼、学习、成长的岗位。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伟大事业中,团干部如何奉献青春,实现梦想已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近段时间,单位组织我们青年团员及35岁青年召开了“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会议,会议指出,“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看齐的重要行动,也是贯彻中央群团改革决策部署,深化共青团改革攻坚,推进从严治团、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的重要抓手,是全团今年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是坚定理想,敢于担当。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永不动摇信仰”这条红线。新时期、新形势下,青年人获取信息的媒体渠道日益多元化,内容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就需要青年人时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二是务实进取,勇于创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
三是团结拼搏,勤于奋斗。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各民族团结一致,需要每个中国人奋力拼搏。人心齐,泰山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任何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梦想前进的步伐。
四是善于学习。面对新领域、新事物和新情况,我们每个团干部都面临着知识更新的问题,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勤于学习。学习和思考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认知过程。思考是学习的继续,思考的过程是对照比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思考,才能不断修正、调整、完善和提高自己。
只要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梦”会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时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我将为我曾经所做的一点的努力而骄傲和自豪。
党故事观后感篇6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2020年,新型肺炎疫情向十四亿中国人民正面袭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战争开始了。
自从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确诊为新型肺炎的人数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严重。最初只有武汉才有,因为春运,现在疫情扩散到了全国各地。现在的病毒和十几年前的非典是同一类,但是现在的病毒更隐蔽、传染性更强了。不仅可以飞沫传播,还可以接触传播,确诊人数从100多人到800多人,接着比非典人数多,直到今天的2万多人,这个增长的速度让人触目惊心,我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
因为疫情,原本座无虚席的餐厅现在却空无一人;原本热闹非凡的商场,现在人数却少到屈指可数:我们中国最热闹的节日,现在只能各自宅守家中。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刷手机看疫情;每天反复做的一件事,是叮嘱家人朋友勤洗手、不出门。微信、朋友圈三句不离“冠状肺炎”……
钟南山,这个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妇孺皆知的名字,现在又徘徊在人们的耳边。十几年前,他带领着医护人员抗击非典,今年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中,为了帮助武汉,我国多地派出医疗队前往武汉增援。武汉也建了两个临时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仅用了五六天就建好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速度,火神山医院昨天已经交接。由于医疗物资不足,因此,许多国内企业人士和海外华侨都捐赠了物资和医用品,口罩厂也召集工人上班赶制口罩,发往重灾区。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疫情就一定会被打败!
这一次的疫情来源于野生动物,原本,人和野生动物进水不犯河水,然而近些年来,有的人为了自己的腰包,跑到深山老林去捕捉各种野生动物;有点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食用野生动物,才让冠状病毒有机可趁,祸害人间。我想起了课文中的一句话“任何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会降临到我们人类的身上”。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善待野生动物。
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
党故事观后感篇7
“听了他们的故事热血沸腾,我会坚守在记者岗位,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今天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以网络直播形式“全国开讲”。成都市、各区(市)县委宣传部,市级新闻单位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工作人员,成都大学新闻学院等分别组织观看,借此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学习发扬媒体精神。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在内的全国15家媒体的15名记者在线直播,结合自身采编工作,以真实的笔触、生动的文字、朴实的语言、美好的镜头,将一个个好故事娓娓道来。故事里,从家国情怀到脱贫攻坚,从“一带一路”到人间真情,从大国制造到大爱无疆。抒写着人民心声,见证着时代进步,传播着中国声音,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好记者讲好故事”是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共同主办的活动,从2014年开始,已连续举办6届。这个活动已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树立记者形象、推动队伍建设的一个创新平台。
“这些故事都很感人。”参会人员向记者表示,“作为同行,他们能把故事挖掘的那么深,我很佩服。目前成都正在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我应该好好学习这些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能力,为成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