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可以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留下自己的独特印记,观后感是我们对作品的感受和体验的表达,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禁闭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禁闭观后感篇1
电影《禁闭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大学生乔治从一家精神病院出来后,连杀三个人,在法庭上,他对他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恳求法官不要再将他投进那所精神病院。一个纵火犯雷德斯纵火烧死了法警泰德的妻子,雷德斯在被投进乔治所说的精神病院后没了任何消息,像从人间蒸发了。这些让法警泰德对这所精神病院充满了疑虑,他推测这所精神病院其实是一个迫害人的监狱。泰德在集中营时亲眼目睹一场谋杀,这让无法容忍任何迫害的存在,他决定调查并揭开真相。于是,他和他的助手扎克借着一个女病人走失的机会进入了这所精神病院。泰德执着地查找证据,却不知道危险近在咫尺。原来,请他来调查这个案件根本就是当局设下的圈套,当局早就注意到他对这所精神病院的质疑,所以才故意将他派到这里,而他的助手扎克其实是这家精神病院的医生。了解了这一切的泰德再也无法离开这所精神病院,然而院方并未罢休,他们还要将泰德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人,可惜泰德的自我防御机制太强,于是他们只能借助残忍的外科手术来实现……
这无疑是一部多义而且复杂的电影,我主要就其中几点谈谈我的感受,先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这所精神病院关押的犯人分为两类,一类是犯了罪被放到这里做人体实验的,一类是了解这所精神病院的真相然后被强制关押在这里的,如泰德、瑞秋、乔治。第一类人的设置是对暴力的批判,对所谓正义革命的嘲讽。正如精神病医生瑞秋所说,这所医院从事的工作和纳粹没有两样。这让我想到,许多时候,革命的胜利者和失败者本身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所谓的胜利者除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外在精神上并不比失败者更优越,更高尚,所以,他们一旦成功之后就会用和失败者同样的暴力血腥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人民以及敌人。因此,历史不一定是文明取代野蛮,它更多地是不同利益集团的搏杀,在这种搏杀中,暴力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而文明就只能饮泣吞声。第二类人体现的是强权对异己的迫害。一个政权越邪恶、越狭隘,就越容不得异己的存在。他们会从肉体上禁锢他们,进而从精神上迫害他们,这点在泰德、瑞秋、乔治身上得到了绝佳的体现。如果你不认同强权,他们就会宣布你为精神病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那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都有理有据地说你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们会根据你的经历来制造出合理的精神病理由),谁还会相信你的辩解?于是,你就被合理地驱逐到了人群之外。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病人和正常人涉及到的其实是个身份的问题。什么是精神病人?什么是正常人?这两者之间如何界定?谁掌握界定的权力?这些都很难说,所以一旦权力失去科学正义的保障,就会成为强权迫害异己的手段。对强权来说,将异己驱逐出人群还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进一步地改造他们。这种改造分两种,一种是迫使你认同强权,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错了,这个广泛体现在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改造中,还有一种就是电影中对泰德的处理,先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病人,这个不成,就干脆让他成为一个没感觉没感情的活死人。
接着从精神病院的控制者来说,电影中的他们除了瑞秋全都麻木不仁。但我想他们最初一定不是这样,没有人天生就是刽子手。是谁把他们变成了这样,又是谁赋予了他们对罪恶的认同感?一种可能是广泛存在的罪恶让他们失去了对罪恶的判断。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在作恶,就没有人认为自己在作恶,错也成了对。正如到处打打杀杀的红卫兵,他们成长于那样的环境,从来体会不到暴力的血腥。这些行刑者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这让我想到独立思想与自由人格的可贵,只有拥有独立的判断,人才不会成为傀儡以及暴政的工具。
禁闭观后感篇2
?禁闭岛》是由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由美国制片,片长138 分钟,2010-02-13(柏林电影节) / 2010-02-19(美国)上映。
本片根据美国小说家丹尼斯·勒翰的同名小说改编。 1954年,联邦警官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和搭档查克(马克·鲁弗洛饰)乘船来到波士顿附近的禁闭岛精神病犯监狱调查一桩离奇失踪案。手刃亲生骨肉的女犯蕾切尔(艾米莉·莫迪默饰)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本·金斯利饰)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米歇尔·威廉姆斯饰)的管理员,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真是很烧脑的一部影片,是豆瓣高分电影,看着挺费劲的。不过,应该是一部好影片。当初看《盗梦空间》也很费劲,同样是小李主演,同样是高分电影。这两部影片好像还是同一时期拍的。
小李的演技真的不错。看得我有点难辨真伪了,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幻觉了。最后他好像妥协了,非常配合院方的想法。但是到结尾好像又出现转折,和那群人走是不是去做切除手术,消除记忆?
还是不要精神上的折磨了,真的很痛苦。
禁闭观后感篇3
周末在家,把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禁闭岛》电影看了一遍。很坦白我不是聪明人,看了一次还不是很懂。上网查了不少影评,就里面提到的一些医学名词煞有其事地研究了一番,感慨良多。
一日主角下班发现妻子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悲愤而情绪失控的主角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焚烧了自己的房子和尸体,然后逃跑。不久后被抓捕从此患上' 被害妄想症'及' 精神分裂症' . 50 年代美国患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会被强制执行' 脑前额叶切除手术'.为了抵御这种惨无人道的治疗手段,精神病医学界的专家发明了一种叫' 角色扮演' 的群体治疗法,为了证明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替代' 脑前额叶切除术',主角成为最佳的实验品,被送到禁闭岛上。
很好奇究竟脑前额叶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一个人切除了脑前额叶之后还能活着,个人觉得十分的不可思议。后来查了一些医学书籍,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1848年9 月,盖奇被炸飞的一根一英寸粗铁棒插入脸颊,戳穿左眼后从颅骨顶盖穿出。但是奇迹发生了,经过治疗2个月后,盖奇完全恢复了,可以走路说话,对周围环境也能做出正常反应。但是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经过解剖,盖奇脑部受损的位置就是脑前额叶。科学研究发现:脑前额叶接受和综合由脑的各部位传入的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信息,并能及时组织传出冲动,给这全部结构以组织性、指导性和调节性的影响,保证中枢神经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达到整个高级心理过程的机能统一。可以说脑前叶是高级神经活动集中的地方。因此在精神病外科刚发展起来的时候(20世纪50 年代),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前叶切除手术,作为治疗精神病人的手段。
性格暴躁的好莱坞女明星弗兰西斯·法默,也没有躲过这项手术,由于其过激的性格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最终被其母亲送进精神病院,并在她母亲的授意下,被切除脑前额叶。多年后她重返社会,已是一个目光涣散、神情呆滞的中年妇女。传记电影《弗兰西斯》最后一幕,她当年的朋友去见她,却被她异样的神情和举止所震惊,他们分别时,她独自一人穿过整条空旷的街道,直到走进黑暗。切除脑前额叶的手术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精神病人的情绪让他们成为温顺的白痴,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可怕的并发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随境转移计划和组织能力差、原始反射、脑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个人自由权利赤裸裸的剥夺,是个人私欲极端膨胀功利主义的体现。因此从20世纪70 年代开始,反对这项手术的呼声越来越大。
引用网站一篇文章的话,作者谈到'脑前额叶切除术终于不再被当作是施加给混沌世界里患者的天大好事,而是被最终废止了。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走弯路,总还是前进着。真理永远只是当时当地人们所认为的真理,等待着在将来被修正。'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地被修正,脑前额叶切除手术废除后,对脑前额叶的研究一直没有终止。脑前额叶作为大脑的指挥官,对其的切除可以直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白痴。同样只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必将使人成为天才。随着对脑前额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理论验证了脑前额叶对于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意义。
久保田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专注于脑前额叶的研究,他采取了独特的反向研究的方式,从刺激脑前额叶充分开发对人的积极影响作为研究重心,提出'人的大脑从出生之后就开始急速的发育。但脑前额叶到了2-3岁时前额叶才正式开始发育,一直持续到6 岁达到高峰,6 岁后发育就会趋缓。在这3 岁到6岁的急速发展时期,对脑前额叶的正确的训练,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人格健全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脑前额叶控制下表现出来的五项基本能力。在儿童3-6岁期间,通过对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能力的锻炼能有效开发脑前额叶。而运动与做游戏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叔本华曾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人类从不知道脑前额叶为何物,到任意生命权切除脑前额叶,到最终认识到脑前额叶的重要性,提出在儿童时期合理开发脑前额叶。这一个过程恰恰是人类自我探索和突破的过程。我们往往都被自己固有的认识去锁定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不能够冲破已有常识,停留在过去而固步自封,或许我们走向的只有灭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欲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应该成为永恒不变的奋斗。
禁闭观后感篇4
有时候所有人,都在给你灌输思想,你就会无法认清现实
昏君不知醉
这部电影于2010年2月9号上映,但是,现在,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再看一遍,依旧烧脑。
对于结局的猜测,观众更是众说纷纭,每个人对结局的理解都不一样,很多人看完之后,都去搜索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诉说着那种真相?
泰德他妻子患有精神病,在淹死了自己三个孩子后自杀,而他也受到极大的精神创伤,在自我保护的潜意识中,把自己三个孩子忘的一干二净。
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莱迪斯,和那场记忆深刻的火灾,这个被创造出来的“莱迪斯”被他设计成面带刀疤、波斯猫眼、十恶不赦的凶手。
他自己则是一个退伍后从警,和妻子恩爱有加的模范丈夫“泰德”,只有在他做梦和出现幻觉的时候,都是他原本的记忆。
而他给自己杜撰的身份,更像是一种逃避,每个人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都会下意识的逃避,但是没有多少人会直面他们。
小编认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在诉说,逻辑推理能侦勘片,更像是在说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思维能力所造成不同结果的故事。
如果按照百科或者导演解释的去理解,那么上述的几乎就是这样,但是在小编观看后,感觉到了毛骨悚然的触觉。
按照泰德是正常人的角度去理解,这完全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包括和泰德的朋友查尔,都是其中的帮凶之一。
电影看第一遍的时候,给小编的感觉,这座禁闭岛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每个人仿若,被一个幕后人在布局着,而主角泰德则是挣扎的人。
其他的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每个人都在隐瞒着什么,但是每次都是欲言又止,让人止不住的想一探究竟。
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寻找杀死妻子的人,他几乎可以冒任何险,让人致幻的烟,岛上所关的人话里有话,johncawley医生的态度,房间里播放的音乐。
很多时候电影里,故意暴露出牛头不对马嘴的破绽,吸引着泰德的探究,也让观众想进一步了解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每次在泰德几近崩溃的时刻,他总能看到自己的妻子。
从踏入禁闭岛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妻子总是以梦幻的方式出现,湿淋淋的带着窒息的气氛,要泰德为她报仇。
还用肯定的口气告诉他,杀死她的凶手就在这里。
可是就在我们相信泰德,深爱他妻子的时候。
剧情开始翻转,并且在结尾的时候,充分的说明泰德是一个精神病人,他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世界。
在整个事情的发生发展,几乎没有人帮泰德逃出这个岛屿,而让泰德赶紧离开的女病人,和在山洞里的那个女人,都可以定义为帮助泰德的人。
可是就算是这样,泰德最终都逃不过被割脑的结局。
整部电影都压抑的难受,让人难以从中逃脱,小编没有办法接受导演和百科的解释,更愿意相信这部电影,是一场关于人性考验的电影。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值得让人一再重温,一个朋友说,他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每次都能发现新的东西。
好的电影似乎就是这样吧,百看不厌,每次都有新的体验。
希望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每次成长都使得我们更加的完善,最终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始终是别人的,所以,在别人的经验和布置的环境中,我们只会越来越迷失自己。
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温曾经的种种,好的坏的,疼的甜点,任何一种都会使我们,越发的强大和完善,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血肉。
就像泰德说的;“我们不能,像怪物一样活着。”只知道吸收,不知道辨别好坏,否则坑坑洼洼和平滑相兼容的灵魂,就格外的怪异。
就像泰德精神失常,还是有自己的坚持所在。
禁闭观后感篇5
?禁闭岛》不愧为年度最佳惊悚心理大片,这部电影绝对对得起以上称号。能够说这是一部很晦涩的电影,它精彩绝伦的故事背后,是更多深邃的细节,蕴含着广阔的历史,许多人看完以后,也许已经被电影复杂的剧情和背景搞晕了,真相究竟是什么,也许当你一遍又一遍的看之后,才能逐渐看懂这部影片独特的魅力。以下影评会透露过多剧情,请确定你已经看过电影再来阅读以下文字,否则,你将失去一次刺激的感官之旅。
影片的开始是暴风雨的前夕,摇晃的船舱和眩晕的主人公,低沉的天空,广阔的大海和孤零零的小岛,一下子就把气氛压抑下来了。主角泰迪是一个二战退伍的老兵,作为一个出色的联邦执法官,自动请命前来禁闭岛调查一件离奇的失踪案。他和新搭档查克一齐在暴风雨的前夕登上了这个孤零零的小岛——一座精神病院。
一个淹死了自己三个小孩的女病人在重重看守的小岛病房中人间蒸发了,泰迪立即自动请命前来调查此事,神秘的精神病院一向有着很深的秘密,谁都不愿意提起,谁都不愿意讲述。泰迪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可爱迷人又深爱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次纵火案,一个叫安德鲁莱迪斯的人烧死了自己的妻子,此后此人被送往了禁闭岛,从此人间蒸发,之后在询问一个从岛上回到大陆的精神病患者时,泰迪了解到岛上隐藏着极深的邪恶。此时,借着女病人失踪的契机,泰迪来到岛上,就是为了找出杀害妻子的凶手和隐藏在精神病院深处的秘密。透过细致的调查,越来越多的疑点暴露了出来,泰迪发现岛上就应有一个神秘的第607号病人,但是岛上只有606个病人,他确信这些失踪的人都成为了精神病院院长的心理试验的牺牲品,为了将所有人绳之于法,泰迪深入的调查了下去,此时,严重的偏头痛发作了,痛苦的泰迪经常陷入幻觉之中,他看见自己妻子死去的样貌,看见那个消失的女人和死去的小孩,尤其每一次,小孩都哀怨的看着泰迪说你为什么不来救我。最后,所有的线索指向了和小岛相对隔离的那个灯塔,在询问了被囚禁的精神病患者和躲在岩洞中本应在外度假的失踪女人的主治医师后,泰迪相信灯塔里就是邪恶实验的进行处。拍档也失踪了
,泰迪相信他被关在了灯塔里。于是泰迪孤身闯入灯塔,为了救出拍档和揭露邪恶。当打到守卫进入灯塔,紧张的来到最顶层时,颤抖的泰迪打开了关掉的门。却吃惊的发现:本来就应是实验室的地方,只是一个简陋的小房间,医生坐在桌子后面看着泰迪,缓缓道出了真相。
原先泰迪自己就是那里的病人,他就是安德鲁莱迪斯,607号病人,二战归来的他因为过度杀戮和面临了过多死亡而陷入精神崩溃,酗酒无度,妻子苦劝无果,烧毁了城里的房屋搬到了郊外。但是妻子也因此精神错乱,最终,妻子淹死了三个孩子,而痛苦的泰迪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从此人格发生了分裂,为了逃避自己杀死妻子的事实,选取性遗忘了自己是谁,而捏造出了纵火犯安德鲁,而自己依然是执法官泰迪。被送到了禁闭岛来理解治疗,当时医学上流行的对待精神病人的方法是手术切除大脑的一部分或者长期的药物抑制,而且对待精神病患者几乎没有人道。禁闭岛精神病院的医生认为就应人道的帮忙患者解除痛苦回复正常,于是采用了特殊的疗法,泰迪是医生一个风险极大的赌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人道疗法的效果,他们扮演成了泰迪想象中世界的各个主角,让泰迪完成自己的想象,最终自己来发现这一切但是是虚幻的,从而理解现实——自己是杀人犯,自己深爱的妻子杀害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当发现自己手里的枪是玩具的,自己一向的执法官拍档其实是自己的主治医生,梦里缠绕着自己的那个本就应不认识的小孩其实是自己的女儿,自己嘴里念叨的名字其实都是自己本名安德鲁莱迪斯字母变换排列出来的时,最终泰迪醒悟了,他几乎
不能应对自己幸福的家庭破裂了,妻子和孩子都死去了这个残酷的现实。第二天,当医生们检验疗效是否有效,是否反复时,泰迪假装自己又再次发病,治疗失败,并且作为危险病人,切除自己的大脑白页,从此“死去”。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有第二个故事,第二种理解。即泰迪是正确的,这个岛确实邪恶,深牢里那个泰迪以前采访过被抓回来的囚犯,岩洞里躲藏的医生都在说明这个岛的势力多么庞大,正如医生所言,当你被定性为精神病时,即使你不是精神病,但是你的每一句解释都在展示你是一个精神病,没有人愿意听你,相信你。岛上的医生会用各种方法折磨你的神经,使你发疯,最终证实你是一个疯子。岛上的每一口食物,每一口水,每一支烟都是在伤害泰迪的神经系统,从而让其陷入幻觉中,以至于最终让泰迪确信自己确实是疯子,一切都是幻想出来的。最终,泰迪决定变成植物人,也不愿意像大多数人一样违背良心的沉默下去。
我认为此种说法不适宜,我觉得是没看懂电影,望“像”生义了。首先,争议最大的是影片的结局。主人公和“查克”坐在台阶上,一片阳光明媚,作为主治医生,他想明白泰迪是否被医好了,另一种说法是“被医好”了,泰迪对医生说:查克(幻想中拍档的名字),我们必须要逃出去。医生以为泰迪又恢复过去的老样貌了,失望的回头对院长摇了摇头,院长也失望的摇了摇头,让人取出了手术器具,准备切除泰迪的大脑。当泰迪站起来之后,又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whichwouldbeworsetoliveasamonster,ortodieasagoodman.医生惊讶的站起来,想要叫住他,但是泰迪从容的走了出去,最后影片在灯塔中落入黑暗,剧终。如果真的像很多人详细中的那样,医院是邪恶的,那么医生为什么还要黯然的叫住他,院长也不会失望的要准备手术了,泰迪也没有必要暗示其实医生们的好心和努力没有白费,他能够愤怒能够嘲讽而不会坚毅和从容和漠然的玩老把戏。
还有就是主人公幻觉的描述,如果医生所说的是假的,真相是主人公确实是治安官,妻子死于安德鲁纵火,看起来也似乎是这样,一开始幻觉中的妻子的鬼魂也是被烧焦的,真的存在那个失踪的女病人,她也淹死了三个孩子,而不是自己的妻子淹死了自己的孩子。那么以下场景就无法解释了:泰迪抱住妻子时,其背后有鲜血涌出,这正是中枪的地方,同时大火的幻觉中,妻子全身都在流水,地上也全是水,这正是淹死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水给了他极深的恐惧,这在全片开始时泰迪晕船时自我安慰道:那但是是水而已。噩梦醒来发现身上全是水,原先天花板漏水了。那个陌生的女孩也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如果不是自己深爱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有就是一向以来,泰迪脸上都有伤,但是当他醒来的时候伤口没了,这就是在暗示,之前的一切都是幻觉。对于结局那个灯塔,很多人认为是暗示邪恶的象征,但是我觉得这是影片内涵的表现,禁闭岛这个影名本身有两个含义,第一是这个关掉精神病患者与世隔绝的小岛;第二是主人公心中被压抑的人格,自我的禁闭。电影的海报是主人公划着了火柴照亮黑暗,而灯塔一向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主人公想去灯塔其实就是暗示了潜意识中从禁闭中的突破,灯塔是来划破黑暗的。这部电影里蕴含着深刻
的佛洛依德式的心理暗示,水、灯塔、虚构的人物都是泰迪生活扭曲的再反映。当最终泰迪清醒了,无法逃避无法应对残酷事实时,他选取走向“死亡”也不要背负着杀妻丧子的悲痛和罪恶。
其中还有两处比较有意思的细节,一个是开始泰迪去医生家中时另一个医生以前对他说过:你是一个心理防卫很厉害的人。这就暗示了泰迪强烈的自我保护,使其陷入幻觉而难以相信事实。医生家中的音乐和泰迪进入德国集中营时候的音乐是同一个,这也是为了刺激其不断去回忆真实是什么。另一个是泰迪从悬崖回来的时候,警官(貌似是院长?)开车送他去医生那里的时候对他说,你是一个暴力的人,这一点我很清楚,我不同意那些医生的看法,他们相信你,但是我了解你,你心中的暴力无与伦比。这句话其实也揭示了真相:医生们是善良的,选取相信病人,并且竭力帮忙其自我康复,而这个军人则认为这是无用的,就应和主流做法一样,切除其脑白页,让其永久“驯服”。
作为一部心理悬疑巨作,这部电影和《搏击俱乐部》很相似,讲述的都是人格分裂,有意思的是本来这部电影原计划由《搏击俱乐部》的大卫芬奇和布拉德皮特来完成,之后由于《返老还童》的拍摄而换成了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搭档。能够说姜还是老的辣,斯科塞斯很好的将这种压抑穿过剧情,穿过时代传达了出来,尤其一部很多人看的一头雾水的悬疑片,却得到了广泛的追捧和好评。迪卡普里奥的演绎也很精彩,至少他早已不是《铁达尼号》里面那个青涩帅气的偶像演员了,实力和演技征服观众。
最之后探讨一下影片里的一些背景和细节:电影发生在五十年代初期,这个时候是冷战刚刚开始,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所谓麦卡锡主义就是美国全国性的对共产主义的迫害和进步势力的打击,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恐怖、焦躁和不安,不断有人被迫害、被监禁、被拷打。冷战的重幕压抑而令人绝望。这正是和整个影片的氛围恰到好处的结合了起来。影片中多次出现病人说不愿意再出去,外面出现了一种炸弹,能够一下子炸掉一座城市。其中有一个人又说了一句:其实最厉害的炸掉不是氢弹,而是人心中的炸掉!意思也是在暗示人格分裂。不安的历史背景冲刷着这些可怜的渺小的人群,就像压抑诡谲的大海包围着孤零零的禁闭岛一样。灯塔是能够看见的,期望的灯塔和小岛被海水分隔开来,有人认为它是期望,有人认为它是罪恶的场所。一群扭曲的人蜷缩在一段扭曲的历史里,杯具的终章,还是泰迪的那句话最引人深思:“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做好人死去?”这又是莎翁式的慨叹。不仅仅仅是在说挣扎的自己,也是在说这个时代下人们面临的选取。
禁闭观后感篇6
今晚看了《禁闭岛》,那种局中局的感觉让我颇有深思啊,什么是事实,什么又是真相,在禁闭岛那里是模糊的,又是融合的黑暗。看着主角泰迪的纠结,以及他的无处可躲,我在频幕之外感到焦急,一步步的逼近真想,又或者是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向死亡,正如他最后说的一句话:“在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我是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好人一样死去?”
恩,从前看到后,发现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动荡,以及人类的贪婪,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去纠结…看到泰迪的幻想,我分不清了什么是现实,就好像单单一个幻想中的人,可以有那么多的思想,又是那么鲜活,就像是还活着似的,这不单单是精神上的错乱,这何尝不是内心的呼唤呢?在一次次梦中,一次次的相遇中,最终分不清前路到底在何方,想着自己搭档,而是却不知自己从来没有所谓的搭档,那一声声的boss在耳边嘲讽着,似乎是说自己无法摆脱受摆一布的结局!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精神病人离我们太远,又或者说那些那病人做生物实验是存在的,就好像是我们一直在回避着社会的一陰一暗面,可是我们在正视它的时候,何尝不会失望呢?影片中的泰迪追求着真想,却在一步步地迈向死亡,如果在最后,他选择了另一种结局是不是可以活得更久一点呢,但是这又是不确定的,所以影片看不到明确的结尾,只是在猜测中相信泰迪会有更好的选择,即使心中知道,他会被带到灯塔中被做实验,开颅做一个怪物!这也仅仅是我的猜测,似乎这样的结尾是悲剧的,但是却是现实的,在那么样的强大组织面前,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我们不能期待奇迹的发生,因为即使是邪不胜正,少数服从多数的定理也是不可违背的…
或许《禁闭岛》会有第二部,但是我不想去考虑那样的结局,因为那样的结局是虚伪,是为了大众的英雄主义而改编的,这样的结局是虚伪而更加遗憾的!所以看到泰迪跟着他们走的时候,自己已经将他当成另一个试验品了,这样的结局难道不是最真实的吗…
禁闭观后感篇7
什么世界是真实的?活在怎样的世界是幸福的?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是该呆在真实世界的c区监狱,还是走向彼岸世界的孤独灯塔?有答案么?没有么,究竟我们的人生是在那个世界当中?究竟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取?选取的权利是我们还是人生?
当看到泰迪被医生揭开真相时的表情,我震惊了,心被紧紧的揪住,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挤压着。挤压出心里最后的一点点东西。莱昂纳多的眼神告诉我:他的世界崩塌了,一个他辛辛苦苦营造出来的世界。多么熟悉的眼神,多么熟悉的情绪。曾几何时,我所营造出来的世界不是也和他一样的瞬然间崩塌。
当泰迪带着茫然无助的眼神说出:我就是莱迪斯。这种情绪,这种自己对自己说的语言,像什么?像不像自己每一天醒来对着镜子要告诉自己:我自己是谁,这天是新的一天。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当泰迪走向那个灯塔的时候,心中五味陈杂,是同情?是解脱?是羡慕?是遗憾?还是有着些许的小小感伤?泰迪释然了,理解了,走向了现实世界中的最后一站,那个耸立在海角的灯塔。真的释然了么?真的理解了么?是理解了现实中的自己,还是为了自己所营造的世界而义无反顾的抛弃现实呢?这个问题,我们都无法回答?也许只有泰迪自己心里明白。
现实的世界很真实。电影里面的现实世界是一座精神病医院。现实中呢?现实中是什么?就应是和谐平静的花园吧?也就应是催人奋进的画卷吧?还就应是真诚贴心的国度吧?更就应是正常人的天堂吧?没有麻木,没有冷漠,没有胡言乱语,更没有欺骗,也更没有虚情假意和逢场作戏。多么完美的世界,不是吗?电影里面的每一个病人在现实世界的精神病院每一天做着同样的治疗,每一天吃着同样的药品,应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不是很好吗?不是正和我们现实中的每一天过的是如此的相像吗?
营造的世界很虚幻。泰迪的营造世界里自己是一个检察官,妻子因为一次大火失去了生命,自己每一天活在失去妻子的伤痛之中,到禁闭岛是为了找到造成妻子死亡的元凶:莱迪斯。充满着对自己妻子的无限眷恋与爱意,充满了对自己的搭档查克的信任和依靠。多么简单的世界!正如现实中的我们,每一天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床沿,享受着自己的每一分时光,回味着自己的每一件心事,看见记忆中的笑脸在朝自己微笑,听见记忆中的人对着自己喃喃耳语。不是很简单吗?
虚幻的终归是虚幻的!现实的毕竟是现实的!但不知为什么现实总是那么残忍,那么伤人。在想,要是泰迪不明白现实,而是一向活在他自己营造出的小小世界,那么他虽然是个病人,但是起码他会幸福,他会依然相信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他会依然在寻找着杀死妻子的凶手,心中有着梦想,有着期望。也许这样的他会看起来比任何人都正常。()同样,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现实,能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没有了那些欺骗,虚伪,离去,背叛,每一天都能够在梦中坚守者自己的小小理想,做着有些看起来不且实际的梦,看着记忆和梦中人的笑颜,听着他们在自己耳边轻声低语,这又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呢。但是为什么现实总是要让我们一次次的应对,一次次的想去逃避,而又一次次的告诉自己自己是谁。一次次的满身伤痕的去应对。
泰迪最后仿佛大彻大悟一般的说出: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然后毅然决然的走向了灯塔。一个介乎于现实世界和营造世界边缘的东西,进去之后的结果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明白泰迪以后究竟是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但是我明白,进入灯塔之后,现实中就再也没有泰迪这个人了,只会有一个没有记忆的行尸走肉,但这对于泰迪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毕竟现实世界是如此的残酷。但是随之而来的呢,是不是也是泰迪营造世界的崩塌。会不会连他自己心中的那一点小小的避风港湾都会随之而消失?看到那里突然有一种很想流泪的冲动,替泰迪,也替自己。不是吗?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营造世界,但是生活呢?生活正在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中一点一点的抽离,让我们更加融入现实世界当中,让我们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正常人”
电影结束,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所想的点点滴滴映入脑海,我们的灯塔在哪里?能够让我们完全忘记现实的灯塔又在哪里?我们究竟是就应像一个好人一样的死去?还是就应像一个怪物一样的活着?而究竟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怪物?是麻木的好人?还是有思想的怪物?我迷茫了。真想能找到一个那样的灯塔,让我能够永远的去解脱。但是当灯塔出现的时候我真的能够放下一切,像泰迪那样义无反顾的走进去吗?
想着想着,我麻木了,疲倦了,眼神也渐渐的模糊了。门口传来领导的声音,又要工作了。又一次把我拉回现实世界当中。突然觉得领导长得和电影里面的医生真的好像,像的让我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打开屏幕,茫然的对着闪烁的显示器,突然,我看见记忆中的人对我在微笑。
禁闭观后感篇8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很有创意。让人看完片子后会产生不同的想法。
我个人在看完片子后,认为导演真正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应该如下:
观众在看完5/4时,都还是认为主角是一个联邦的执法官来精神病院查案。看似这个精神病院的确是有问题。但影片最后5/1内容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释,其实主角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前面整个故事都是院方为了给他治疗配合他演的一出戏,是想让他从幻想中恢复过来。最后他意识也恢复过来,还表示出感激之情(剧中神态可以看出),但他自知无法摆脱这个幻想,所以在最后还是选择死亡,他认为死亡才是最好的解脱。他深知医生会对他再做鉴定。片尾,早上他装着变成了“泰迪”就是为了选择死亡,可以看出医生和他对话就是在鉴定他只否恢复,当医生看到他还是活在幻想中时,对院方表示他无可药救(看动作)。最后医生对他叫“泰迪”时,还是在试探他,但他并没有回头。说明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泰迪”而是安德鲁,他只想解脱,不想回头。我觉地是导演高明处,让明白人可以看懂他是装成患病。剧中集中营的情节,我认为主角早年是当过兵(片子演的是1952年),只是他觉得自己没早回来解救他儿女,如同没早到集中营解救那些死亡者一样。他要杀了他妻子这个做法就像他对德国军官的愤恨让他不能痛快的死去是一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沉睡谷观后感8篇
★ 被观后感推荐8篇
★ 191观后感8篇
★ 飞天舞观后感8篇
★ 龙猫观后感8篇
★ 高粱观后感8篇
★ 短观后感8篇
★ 失观后感8篇
★ 匠心观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