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时,尝试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相结合,能产生独特的见解,经常撰写读后感,让我们在语言组织方面变得更加娴熟,提升了沟通的有效性,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间世读后感精选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间世读后感篇1
在安静的午后,拿起桌上的一本书,手边放着一杯清茶,或许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意境。但在每当我捧起汪曾祺老先生的那本《人间草木》细细品读时,我便能感受到那种无人能打扰的静谧,那种不一样的意境。
在品读汪曾祺的作品好似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在平常的话语中隐藏着与众不同的趣味。翻阅他的作品,大多是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就是这样的景色让我们感觉到了安静,祥和的气氛。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细腻之处着手。谱写着凡人小事,记录着乡情民俗;谈论着花鸟虫鱼,还有对辞章典故考究。同样,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俗的深深眷恋和对往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在汪朗为他父亲的作品写序时有提到老头儿之所以对花鸟鱼虫感兴趣,并写了不少这类违章,是因为他觉得,人们如果能够养成一些正常爱好,具备文明素养,懂得亲近自然,知道欣赏没,就不至于去毁坏世间的美好事物。汪曾祺的这一番话,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里的人有很大的感触。
在他笔下的大自然是具有色彩,具有生命力的与其他作者描写的自然则截然不同!文章中,作者在一九四六年夏天,离开昆明去上海,途径香港时。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但在这几天,作者发现了一个奇迹,那边是阳台上的一堆煤块里竟然长出了一颗芋头。在没有土壤,没有肥料的环境下,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正是这芋头生长出的大叶子,让作者获得了生活的勇气,让作者在寂寞的羁旅中多了一笔色彩。同样作者在以这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提醒着我们:生活处处有着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留心;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要有更多的勇气去坚持,坚挺下去,才会有成功,才会有看到阳光的那一天!
还记得作者在书中提到他祖母首饰盒中的琥珀扇坠。那一滴琥珀里有一只小黄蜂。这只小黄蜂在透明的琥珀里形态如生,好像它还活着。祖母告诉他这是因为在小黄蜂飞动的时候,一滴松脂滴下来,恰巧把它裹住。松脂在地下好多年后,便形成了现在的琥珀。但当作者后来发现那些人造琥珀时,总觉得那些琥珀里的小昆虫缺少了一些灵气。是因为那些琥珀并不是因为偶然才形成的。作者会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都可以发现美的存在。因为真正的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在夏天的昆虫中,作者有提到很多小时候经常捕捉,玩弄的小虫子。例如,蝈蝈,蝉,蜻蜓,刀螂。作者描述了他们小时候如何捉虫子,捉到虫子后又喂它们吃什么。这一篇文章满足了我们这些从小就很少接触大自然的好奇心。作者也有在文章最后提到他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并不能再电子玩具的包围中长大!
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文中那一幕幕的浮世悲欢,看得人平静欣喜,又有些淡淡的惆怅!
人间世读后感篇2
?在人间》是继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的第二部。讲述了阿列克谢离开令他痛苦的家庭,在社会上打工的故事。在社会中,他明白了什么?又同情了什么?一切从书中揭晓。
阿列克谢在一家名叫:“时尚鞋店”的店里工作时,见到店员一见到女顾客,就满面笑容,内心充满邪念,非常恭敬的令人厌恶的举动而恶心。人人平等,为什么一见到女的就图谋不诡呢?还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店长对离开的女顾客乱骂,这让阿列克谢内心非常震惊。不止一次,人们轻视着女性。我不禁想:“人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要看不起部分人,女的也是人啊!既然是人就要和谐相处,美好的大千世界由我们一起共享,“相煎何太急”。男人们如此行为,真的是让我厌恶至及。
在书中,人们喜欢看不公平的事。对较弱的一方往往以冷朝热讽相对,还有良心吗!在别人有难时,我们应该去帮助,而不是各种形式的打击,一个个说要美好的生活,要国泰民安。可是哪个人为之行动。“说到不如做到”,“言出必行。”想要美好的家园,不靠众人的努力,怎么不会难以实行呢。
?在人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个邪恶之人,一件件不公平之事,以及——一个黑暗的世界。引起了我的怒诉,让我的心智到了更高的层次。
人间世读后感篇3
太宰治原名津岛修治,日本小说家。于1909年6月19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金木村,他的一生是沉沉浮浮,充满波折的。
读完他的遗作《人间失格》,又名为《丧失为人的资格》,也算是他的天鹅之作。我轻轻合上这本书,。全书由序言、三篇手札组成,是典型的太宰治套匣式结构,而书里的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印象深刻,我觉得那是一种自我否定吧,可我还是不明白。
在我看来,太宰治的一生如同夜晚的烟花一样绚丽夺目,但也同消散在空中的烟花一般凄美。从小太宰治就对文学创作充满着热爱,中学时的他更是热情高涨并于18岁那年考入东大法文科,拜井伏鳟二为师。1935年起,他的作品开始进入众人视野,在日本文坛大展身手。而且当时的他还曾写过一部以鲁迅先生为原型的短篇小说——《惜别》,也是很棒的文学作品。这样看来,太宰治的人生似乎是一帆风顺,事业有成。也没有什么能够使他甘心自我放逐,灵魂堕落的事。那他为什么认为自己失去为人的资格了呢?为什么会写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那样自我否定的句子呢?我感到不解,也想去继续探究。
其实这个是和他的家庭,他的思想状态和当时日本的社会环境有关的。太宰治的父亲曾任贵族院议员,所以在那时来说太宰治属于社会中的资产阶级,也就是了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最讨厌的一种人,他开始痛恨自己的身份,内心也开始变得灰暗。或许有人认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我并不这样认为,当时的中国也处在马克思主义席卷的巨大浪潮中,但我们的文学家,小说家包括一些资产阶级也没有因此自甘堕落啊,他们积极的给自己做思想工作,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所以太宰治的自我放逐还和他自己的思想有关。
而他的母亲体弱多病,他自小在亲戚的照顾下长大,直到小学二年级才得知母亲的存在,所以说母爱的缺失,对太宰治的人生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太宰治在16岁之后收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世非常厌恶,因此产生了自杀倾向。在18岁时,他喜欢的作家芥川龙之介自杀,(所以他也尝试了第一次自杀)。在21岁时,与家里断绝关系,深刻厌恶学校生活,于是和咖啡馆的女招待投海自杀未遂。在那之后,太宰治便退学了。他的'精神生活并不安定,有过多次自杀,人们都说他的作品中饱含着极其消沉的颓废堕落气息,所以称他是无赖派的旗手。在战争结束后,太宰治的文学作品迎来了它的黄金创作阶段,但他的生命也似乎走到尽头了。
在完成《人间失格》后,他于1948年6月13日夜,与崇拜他的女读者也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山崎富荣一起在玉川上水自杀。结束了他这短暂而绚丽的一生。
写到这里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太宰治一生中有过五次自杀,好像是在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值得他留恋的了。也可能是想告诉人们,人间不值得。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太宰治对生活的不解,对自由的渴望,对未来的迷茫,让他不得不自我否定,因为他无法否定这个世界,无法否定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无法否定其他人的思想。所以他难过的在他创作生涯的最后一刻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是啊,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和阳光,可总有人不得已藏于黑暗里。可能有时自我否定也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肯定 。
我想太宰治也是向往自由的人吧。
人间世读后感篇4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走饭
你知道的,就是有人可以这样轻松自然的谈论死亡,仿佛在谈论一日三餐、周末旅行。
生存并且不厌恶自己,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能力,痛苦这种东西,与生具来根植于一些人的心里。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948年,太宰治写下《人间失格》后便跳河_,《人间失格》无疑成为天鹅之作。作为一部典型的自传体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大庭叶藏是太宰治人生轨迹的复刻。大庭叶藏近乎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边缘人”,他性格敏感且脆弱,与女友相携自己虽然幸存却因为女友遇难而获教唆_罪而锒铛入狱;他思想反动,参加非法的右翼社团;他终于静下心与一个女子相爱并结为夫妻,却因为歹人玷污了他的'妻子,致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堕落。他选择吸毒,不时寻找短见。后来,大庭叶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抛弃了整个世界,然而却也可怜地被世界抛弃。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并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好处何在,但有些人在发奋中奋斗中寻找生命的好处,有些人却从很早就开始正因迷茫而放下,我不知道是上天怎样的安排,令这个原本富有才华的男生,这个临死但是才38岁的男生的一生竟是如此悲怆?好在最后,他最后自己做了一回主,跳河身亡,生而为人,他很抱歉,但是死去的太宰治并不知道,他会对更多的人抱歉,总是说是最不负责的选择,就算是在宗教里面,灵魂也是无法解脱的,而这些,不知道太宰治是否知道,他的灵魂又是否能够逃脱那纵身跃下的冰河,每一世的功课总要做完,没有做完的就算是想逃跑,大概也只是徒增留级的悲哀吧。
这是一个暴露负能量会被咪蒙小姐骂翻的时代,我们太需要显现自己痴迷于读书旅行健身的政治正确了,没有人敢像《人间失格》一样,把阴暗的自己撕碎了给别人看。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在凌晨三点和太宰治来一次精神碰撞,那么你不愿意再佯装幸福。谈到人生的真实状态,我在本书里也找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一句描述:
现在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只是一个谈不上幸与不幸的存在罢了。何为生活?
昨夜,美酒入喉,我心欢畅。今朝,酒冷香落,徒留荒凉。
人间世读后感篇5
暑假里,我有幸读了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的《在人间》,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8岁到16岁的人生经历。11岁时,阿廖沙由于母亲的去世和外公的.破产,不得不走向社会,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学徒,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船上当洗碗工时,他在厨师斯穆雷的帮助下开始读书。
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开阔了他的视野。于是,他决心离开家乡,到喀山去上大学。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廖沙盖那爱读书爱学习的精神。有一次,他因在看书时被女主人发现而被痛打了一顿,邻居们让他报警,女主人哀求他不要去,并答应满足他的任何条件。邻居们都让阿廖沙别理她,可阿廖沙说:“只要让我看书,我就不去报警。”就这样,他又可以读书了,为了读书吃多少苦他也愿意。
读完这本书,我被阿廖沙热爱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的生活那么苦难,可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处处不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衣食无忧,可在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那么多好书可以阅读,我们是多么地幸福啊!我今后一定要向阿廖沙一样热爱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人间世读后感篇6
高尔基的《在人间》这本书讲述的是高尔基在上大学之前的痛苦生活。高尔基这个名字并不是他的真名,而是他的笔名,高尔基在俄语中的意思是“苦,痛苦,苦呀”的意思,他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在人间”所经历的生活十分坎坷和艰苦的。
高尔基家庭败落,他的外祖父破产,他们一家也辗转反侧,四处搬家,他的母亲也在他十一岁的时候死了。因此,非常伤心的他,不得不走向“人间”到人间去自行谋。那个时候,他的年龄还不到十二岁。相比之下,我们这时候还在温暖的家里玩耍,可是他,却必须走向社会。
高尔基第一次是在一家鞋店当“小伙计”,因为在这之前,高尔基是以捡破烂为生的,因此他的双手都烂了,而且得了很严重的皮肤病,双手都溃烂了。在他当小伙计的时候不停地挠着他的手,看到此处我很难受,他的生活真是艰苦,为了生活他还学要去捡破烂,手得了病却没有办法治疗,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还顽强的坚持下去,真令人佩服。他的老板是一个长相非常丑陋,心底更加恶毒的人,他阿谀奉承,对待有钱的客人,总是装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可是,当客人们走了之后,他就露出原来的嘴脸,开始咒骂顾客。可是他并没有与他们同流合污,就如一句话“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样,高尔基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没有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他原有的善良的性格。
他又回到了家,不再当“小伙计”了,而是去他的东家,也就是他外祖母的妹妹家里当“小保姆”,他打扫卫生,做家务。但是他仍然十分的乐观。他说:我是很乐意干活的,我喜欢把屋里的肮脏消灭掉,喜欢洗地板,擦铜质餐具、炉子的通风口、门把手。高尔基的东家和别的人家一样,家人们一点都不和睦,婆媳之间经常吵架,打闹,这样的生活环境十分糟糕。后来,经过他的再三请求,他的东家终于肯让他学习画图。他学习画图非常认真,也很兴奋,致使他的东家和他说话他的听不见。画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第一次把房子画得倾斜了,他还幽默的告诉他的东家那是下雨的情景,惹得他的东家哈哈大笑,我觉得高尔基十分可爱。第二次画图,他原本画得很好,可是,他因为觉得寂寞又画上了住户,让图画变得热闹起来。第三次,他终于中规中矩的画好了一张图。他很喜欢做这种干净的活儿,这让他非常快活。可是,好景不常,他学习画图的生涯十分短暂,因为遭到东家的妈妈和妻子的嫉妒,她们总是给他添乱,最后还把他的图画弄脏了。
他逃跑了,他不愿意呆在东家的家里,他很讨厌那种生活。他去了善良号上当洗碗工。替他庆幸的是,他所在的“善良号”上的厨师斯穆雷表面上是一个待人凶巴巴的厨师,他对高尔基很严厉,像一个父亲那样,他保护高尔基,不让他受到船员们的捉弄,他教高尔基读书,告诉他读书的好处。好景不长,因为高尔基洗的餐具被别的船员偷走了,老板没有让他继续工作下去。斯穆雷也和他告别了,他的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读书吧,这是最好的事情。”好书中的事物并不像他所生活的环境那样颓败、让人萎靡不振,书中的知识可以充实大脑。高尔基虽然离开了这样一个好人,但是他后来也碰到了许多像他这样善良、孤独,受尽生活折腾的人。
冬天下雪的时候,外祖父又把他带到了东家。高尔基又要生活在那种叫人头昏目眩的苦闷的迷雾之中了,因此他只能多做家务来战胜这种苦闷。但是,我记得,我那时仍然觉得,生活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残酷无情了,它总是牢固不变地采用那样的形式,通过那样的关系表现出来,如同我日复一日所见到的那样。我想不出有可能出现比现在更好的生活,比每天都不可避免要出现在眼前的更好的生活。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高尔基枯燥乏味的生活的讨厌,他更喜欢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每天重复着做着同样的事情。对此,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整天都泡在学校里读书,但是,我觉得乏味的事情,在那时候,高尔基会非常喜欢呢。
有一套房间里住着全城最好的缝纫店的一个裁剪师和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像一个成年少女那样热爱读书。高尔基很热爱读书,因此他经过她的同意就到她家去偷偷的借书看。让我很惊讶的是,高尔基为了读书,他晚上半夜还在读书,读书读到晚上睡在长凳上面。他热爱读书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之下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好。
对他影响很大的要算“玛尔戈皇后”了,她是一个非常漂亮和优雅的女人,她给了高尔基许多的书并且告诉他应该看哪些对他有好处的书,高尔基很喜欢她,他用所有从书中看到的美好的词语来赞美她。我很高兴,高尔基能够遇见那么多好人,这说明,在那个时候,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坏、恶毒的,其中还有许多和她一样好心肠的,他们并没有因为环境的而改变自己,变得和那些小市民一样狠毒。
高尔基对知识和书本的渴望感动了很多人,他的东家、继父……高尔基是在所有好心人的鼓励下顽强和自信的在“人间”成长起来,他吃了许多苦,为了学习,他甘愿受到别人的凌辱、饥饿。如果没有书籍和知识,高尔基很难看见光明和希望,也不会那么顽强的生存下去。
我很喜欢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名人的成长历程,和我不一样的经历。痛苦,能催生一个人顽强的意志,也能击倒一个人的自信,这就是高尔基所经历的生活,它是痛苦和辛酸的。
人间世读后感篇7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进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境也。“纵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三境也。
我读《人间词话》,前一半是为了这似懂非懂的三境界,那深藏于心底的些许人文情怀。而后一半,则完完全全是为了完成任务。
我是喜爱词的,爱那种似愁非愁的古雅,爱那种寄情于物的衷肠。“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就那样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心底最深处,欲语还休。词,便是如此,不过寥寥数字,便能将一个人的心境勾勒地淋漓尽致,而又不失丝毫美感。这样神奇之物,又怎能叫人不醉心呢。
故,携着一双欣赏美得眼睛,翻开了《人间词话》,开始了我的诗词之旅。可约莫读了一半之时,却无可奈何的将其弃之。为何,国学大师王国维境界和等之高,岂是尔等小辈所能企及的呢?通篇的文言文,连着他对诗词的评悟,如此一本古书,我只能仰天长叹,哎,我委实是看不懂啊,只好作罢。
然因着读后感这样的任务,两个月后,再次将它捧起,耐着性子读完。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评悟我只能一半一半连蒙带猜将其理解,但那些诗词读着却是真的打心底喜欢,可谓,甚得我意啊。想着,南唐后主李煜那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便浮上心头。有着傲视天下的才情,却无奈投错了帝王家,将南唐江山拱手相让。若此生为平民,他的结果是否会不一样呢。“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这是那个奉旨填词的柳永,那个埋没于市井却散发了千年光辉的柳永。我时常想着,能咏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他,整日穿梭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心中到底是怎样一种凄苦啊。
一本书完了,万千个故事也就此结束。千奇百怪的人和事,一夜之间消失于世,昨天还是骇世惊俗,今天则平淡如水。虚无就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攥在手里的水似的',总是流逝,没有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他们,终究是消失于那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的,唯有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文字,代替他们诉说着另一个故事。
与其说读《人间词话》这本书,不如说品味一首又一首的好词。每一首词,都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尽的人生。或失意,或凄苦,又或是壮志难酬……一切一切,都潜藏在哪一个有一个精美而有古典的汉字中,等着后人去挖掘,去欣赏,而我,很高兴,成为了其中一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