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善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信心,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故事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故事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仲、儒”等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论”;理解“艰难、孤苦伶仃、羞惭、凄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谦虚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孔子是怎么刻苦、谦虚好学的,孔子为什么能够被人称为圣人。
教学难点:
明白孔子在学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是与他的刻苦、虚心好学分不开的。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孔子的生平资料、《论语》的内容、名人的勤学故事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孔子的语录,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全班有感情地配乐读,这几句话是谁说的?
3、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孔子。
4、师出示课件,补充孔子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故事》。(板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认读
(2)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1)指名读下面的词语 凄凉 儒家 论语 经典 仲 传诵 艰难度日 举目无亲 孤苦伶仃 满面羞惭 远近闻名 谦虚好学 不以为然 多音字教学和写字指导
(2)分组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孔子是我国的___家、___家、___家。 孔子是一个家境___的孩子。 孔子成了___的大学者。 孔子读书___。 孔子___,___,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3)用上“虽然但是,而且,所以”把所填内容连成一段话。(孔子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读书非常刻苦。而且他谦虚好学,不懂就问,所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者,是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三、品读感悟
1、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个自然段介绍了孔子的地位和身世?学生反馈。 指导读两个句子,理解“举目无亲、孤苦伶仃、凄凉”等词语。
2、孔子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默读第2至5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关于他求学的故事?用笔勾划出来。
4、学生反馈。
★贵族请读书人吃饭,孔子被赶走,他只好羞愧地离??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满面羞惭”,思考:为什么他会被大贵族孙氏赶出来呢?(因为他家境贫寒,根本没有钱读书。)
★孔子没钱读书,被赶走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想象。(他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
★从那以后,孔子读书非常刻苦,他是怎么读书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他一边给被人看仓库和牛羊,一边抽空读书。” 板书:刻苦
★用“一边一边”造句。
★概括这一段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教育学生可以在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孔子进太庙,是怎样做的?女生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重点句,抓住“珍惜、仔细、搞清楚、不以为然、不懂就问”等词语理解。
★孔子进太庙不懂就问,说明他有什么品质?板书:谦虚好学不懂就问
★孔子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成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让我们怀着对孔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孔子学识渊博,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全班齐读“后来,他的学生们把他说的话和他的一些事迹辑录成了一本书,叫《论语》。这本书成了儒家经典,被世代传诵。”
四、拓展延伸,说故事。
1、师:如今,在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修有孔子庙;在那儿,还建有孔林;每年在山东还会举办孔子文化节,对孔子进行纪念。出示课件
2、今天学了《孔子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题上面的空白处)
3、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名人的勤学故事呢, 我们一起来阅读《鲁迅卖奖章》的故事。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5、课后作业
语文故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意图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故事教案篇3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在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努力创设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学习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倡导自主识字,提升独立识字的能力。
2、会写书、发等6个字,学习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受祖国的伟大,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火车的知识。
【学习难点】
生字的识记,汉字的规范书写。积极地质疑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建之,能自主识字,提升自己独立识字的'能力。
3、会规范、认真地书写名等6个字。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能力的提升,良好书写习惯地养成。
学习难点
生字的识记,汉字地规范书写。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看图说话,导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位新朋友,如果你认识他们就有礼貌地和他们大哥招呼吧!
课件出示形态各异的火车。学生看图有礼貌地打招呼。
2、他们要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他们的故事。
板书出示课题:火车的故事
你能读读故事的题目吗?学生认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利用形态各异的火车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和别人打招呼,发展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故事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二、教学方法
本课是篇阅读课文,我主要就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表演。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难点: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入手:
(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2、导语:
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里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二、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
2、交流思考的问题:
⑴交流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使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杀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引导学生读懂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⑵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点拨: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指导学生读懂第十五至二十三自然段,读出渔夫的智慧。
总结:
看来,渔夫说的没有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也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的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多媒体播放家门口渔夫和妻子的对话图):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2、情境(多媒体播放一群人围住渔夫图):
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渔夫们又会说什么?
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五、布置作业
1、读读记记本课要求读记的词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课外阅读《一千零一夜》故事。
附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魔鬼逞凶
渔夫获瓶 恩将仇报(邪恶)
(善良) 渔夫投瓶 以牙还牙(是非分明)
笑逐颜开 智斗魔鬼
渔夫获胜(智慧)
语文故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认识生字:“啸、腾、胸、脯、震、颤、怔、塌、陷”。积累本课词语7个以及描写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鹅啼叫含义,并读好描写天鹅动作的词句。
3、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
重点难点:
理解天鹅啼叫含义,并读好描写天鹅动作的词句,体会天鹅们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知道天鹅这种动物吗?学生交流。
出示图片:天鹅生活于湖泊与沼泽,通常是数十只至数百只在一起成群活动。主要吃水里植物,是一种非常温顺的国家保护动物。
2、今天,我们将看见天鹅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一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并即时正音。
2、听,“克噜——克哩!”天鹅们在湖上啼叫着,课文多处描写了天鹅的啼叫,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想想他们为什么啼叫?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句子:
(1)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噜——克哩!”地啼叫着,好像在讨论: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
(2)湖面上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3)所有的天鹅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指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次啼叫,在我们听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对天鹅来说,却大不一样。要读好这些句子,我们就应该了解,天鹅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啼叫声,让我们再一次阅读课文,体会这叫声中的含义。
三、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第1、2节。
寒潮突然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这意味着天鹅将失去食物,面临生存危机。“克噜——克哩!”天鹅们怎样地啼叫着?(着急、悲伤)
指导朗读句子(1)。
2、正在这,出现了这样一幅情景。
媒体播放:老天鹅破冰
出示课文第3、4节,指名朗读,边听边思:在你眼中,那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学生交流。
xiong pu xian ku long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胸脯扑打(奋不顾身)冰层塌陷出现冰窟窿
指导朗读第3小节。
引读第4节。边读边思考,回答。
“别的天鹅似乎怔住了。“怔住”是什么意思;其他不明白什么?
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现在,你就是天鹅群里的一只天鹅,看着老天鹅如此奋不顾身的破冰行动,你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
说话联系:湖面上到处都是“克噜——克哩——克哩”的啼叫声,他们还会说些什么?
板书:投入。比较“投入”“加入”。
指导朗读句子。
出示: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湖面上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齐读句子。
3、一只老天鹅的奋不顾身,使冰层裂开了小窟窿,整群天鹅的投入,使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板书)
引读第5节。
四、总结
当天鹅欢快地在水面上捕食时,我们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克噜——克哩——克哩!”那一声声啼叫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练习:天鹅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好像在说:“。”
语文故事教案篇6
?红马的故事》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红马的故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教学目标:
1、学会l0字,会认9个字(其中1个为多音宇)。结合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是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读课文2—13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5)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6)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7)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8)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点击cai:有的,有的,有的。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
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
1、我画小红马得了90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他把他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
2、作业
①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板书设计:
红马的故事
老师画得妙 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老师讲得好 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得好 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画故事教案5篇
★ 小班故事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