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帮助教师规划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程的有序进行,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少年拳的教案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少年拳的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
(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
(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
(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4、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5、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请在小组内给同学们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
(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
(4)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
(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现在集体朗读插叙部分,体会这几段话的意思。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无端如何讲?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3、读第14、16自然段
(1)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师生对答:
师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佩服向??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板书:难舍难分
八、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重难点的质疑
2、让学生自己谈谈在写人文章的学法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九、布置作业
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附:板书设计
少年拳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放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
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少年拳的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电脑、小黑板、图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
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
3、分析理解
(1)指名回答
(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教师指导
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b教师归纳分析
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
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
启发三,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
(4)举例分析
a外貌描写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
“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
“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
b看瓜刺查部分
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
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
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4、教师小结
三、质疑延伸
1、还有哪些疑问?
2、学生提问
3、师生解答
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
四、教师总结
少年拳的教案篇4
主题:“争当四好少年”
活动要求:
学习胡爷爷贺信,在全体队员中掀起“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的热潮。准备工作:课件活动过程:
1,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宣传。
利用班级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集中学习贺信精神,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宣传,明确方向。
2,活动内容:
(1)、争做“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
围绕这个主题,班级学生在每组长负责下开展讨论,调查本小组同学具体表现,由组长汇报。
(2)争做“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
a、各个小组同学平时勤奋学习的情况做一个调查,评选出组员中最勤奋的3名同学,结合是否追求上进的原则,由全班同学统一推选班级最勤奋的好同学。
b、请3名学生说说自己在平时学习中是如何勤奋学习的。 (3)争做“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a、推选班级中的2名同学,谁为班级或学校做做了有意义的事情。
b、你曾经或者打算为班级做的一件有意义事情,回家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4)争做“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
a、在班级内开展“跳绳比赛”。主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b、课后由班干部组织召开活动,进一步学习和讨论怎样做好“四好少年”。 3,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榜样活动。
将争当“四个好少年”的标准具体细化到少先队员每天的生活、学习中去,具体化为真实鲜活的事例和少先队员可学的榜样。
四.小结
结合学生的评选,在树立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些班级先进典型个人,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师:相信在认真的学习了争当“四好少年”内容之后,我们的每一位少先队员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文化知识,参与各项活动,争当“四好少年”,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
少年拳的教案篇5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少年拳的教案篇6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从哪里看出来?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少年魂作文6篇
★ 我爱少年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