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制定好一篇教案,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加强,为了更好的保障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要认真准备教案,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角的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角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秒及秒与分的进率。
教学用具 演示用的实物钟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一圈呢?
(2)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少时间?
(3)1时等于多少分?
2.说出下面钟面上的时刻,并写出来。
二、揭示课题
计算很短的时间,如运动会60米、100米比赛所用的时间,做20道口算题所用的时间等,一般不用时和分计时,而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节课就来学习“秒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秒的认识》。(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1.认识时间单位“秒”。
出示带有秒针的实物钟,让学生观察后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
2.认识分与秒的进率。
教师把分针和秒针都拨在12上,然后慢慢地拨动秒针走一圈,让学生观察分针走了几个小格。
提问:(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板书:1分=60秒
3.体验1秒时间有多长。
(1)教师报秒数,让学生从1写到10,看需要用几秒钟?
(2)你呼吸一次,用几秒?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1)钟面上有( )个数,有( )根针,比较短的针叫( )针,比较长的针叫( )针,又细又长的针叫( )针。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 )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 )分。
(3)60分=( )时 60秒=( )分
2.练习教材第72页下面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教师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1.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三个时间单位,那就是时、分、秒。
2.时、分、秒间的关系是:1时=60分,1分=60秒。
3.时间正是一秒一秒地积累起来的,因此,同学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要从珍惜一分一秒开始。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6、7题。
七、思考练习
练习十九第9题。
数学教案-秒的认识
认识角的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2.在取币、付币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合作的主动性。
3.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养成爱护人民币、节俭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知道进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故事。小动物为发什么东西而争论,兔要萝卜,猫要鱼,狗要骨头……大象爷爷为难了。)
师:发什么好呢?(钱!)哪些地方要用钱?我们平常用的钱又叫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
1.相互介绍
2.重点认识1元纸币,请小老师介绍自己的辨认方法,结合国徽进行思想教育
3.区分1元与1角的纸币
4.出示2角、5角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二)教学进率
1.故事继续(小猪和小狗每人都得到了一个红包,小猪很得意,它有好多张。小狗哭了,只有一张)
小朋友帮助数一数,揭示1元=10角,安慰小狗。
2.小马也得到了一元。(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是相同的,抽一张认认。(是5角)一共几张呢?为什么?师全部抽出确认。
小猴子也得到了一元钱,(出示信封)里面的纸币是相同的,一共5张。都是几角呢?为什么?确认。
小练习:1元 =( )角
2元 =( )角
40角=( )元
3.一角钱在小朋友眼里很少,但丁老师小时候要攒这一角钱,还真难呢!出示三幅图片。(卖废品、卖青菜、干农活)算一算一共攒了几分钱?揭示1角=10分。
课中操,表演唱《一分钱》
三、巩固练习
小动物们有了钱,是怎么做的呢?
1.小狗存钱,第一次存了两张,一共几角?
(书本第70页第2题)第二次存了三张,一共几元几角?
2.小猪逛超市
①棒棒糖(5角)的,不同付法。
②文具小柜台(一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③学做小买卖
四、总结延伸
1.故事结局:小猪大吃大喝,把钱花光在哭呢!小兔把钱存进储蓄罐舍不得用,每天都要数一数。小猴攒了一笔钱,开了一家玩具店,生意红火,还捐钱办动物小学堂。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2.质疑问难
认识角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89-91页的主题图、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出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并且能掌握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
2、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根据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法制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爱护保护环境。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圆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主题图内容课件。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在做什么? 指名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得到的信息。
教师总结得出:同学们在野外进行野炊活动。
渗透环境保护法:
同学们,既然他们是在野外进行野炊活动,所以就会带着一些食品。看看图上,他们的前面不是放有很多的包装食品吗?可是,同学们想想,这些包装食品吃了后,包装袋怎么处理呢?
学生:丢放在垃圾桶或垃圾箱里。
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乱丢,就会影响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就有明确的规定:
第一章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二款也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因此,我们再除外野游时,如果随手随意乱扔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同学们,我们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公民,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做一个懂得爱护和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合格的小学生。同学们,一起努力吧!
2、叫2个学生上来把圆形纸片当做月饼来分,把一个月饼分给两同学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3、同学们,为了公平,我们再分物品时,尽量的分平均。可是如果老师这里有一块月饼,要分给两个同学,并用一个数来表示每个同学
分得几块?你会表示吗?
学生回答。
师:好的,那接下来的15分钟的时间就交给同学们了。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93页的内容。用手中的图形来折一折,帮助理解。
二、汇报交流、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交流学习
师:同学们学习得怎么样呢?现在来一起解决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好吗?
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块?(半块)
师:这半块用一个数来表示,怎样表示呢?(1/2)
举反例说明要平均分,教师演示,让学生判断。体会1/2是怎么得来的,又是怎么表示的。
引导学生:
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师: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学生:也是这块月饼的1/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
2、学习怎样写1/2
师:这个数怎么写呢?
让学生先说怎么写,教师再指导学生正确的写法。并指导写法: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1”,表示其中的1份,课件出示:写作1/2 。
3、学生汇报教材第90页的自主学到的1/3、1/5
(1)、师:根据刚才的学习,如果把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饼的几分之几呢?
(2)、让学生说说教材上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要表示它的五分之一,应该把几份涂上颜色。(学生回答:1份)。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认识1/4
(一)、交流所得
师:同学们刚才也学习了,再来说说:
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回答: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如果不是平均分,每块是月饼的1/4吗?(课件出示)
强调:只有平均分,每块才是月饼的1/4。1/4怎么写?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订正。
(二)、体验1/4
1、师: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2、学生回答:不论一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怎样,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
3、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分数?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小结:像 1/2、 1/3、1/4 、1/5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课件出示)。
(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
师引导学生总结汇报: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学会写分数
和读写分数。
教师用课件出示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加“之”字后再读分子。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 最后写分子。
老师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深入体会分数的读写:例如:二十分之
一、三十五分之一等。
(四)、学习例2
师: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1分子
汇报怎样折的。(选择学生作品展示,指名说一说各自的折法,表扬有创意的学生。)
四、现学现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先让学生判断,然后师生共同完成,并引导学生说说原因。(题目:见课件)
五、课后练习。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二十第1题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认识角的教案篇4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有关知识;
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天数,能初步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增加自主研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判断平闰年。
【教学难点】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懂得四年一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时间单位?
2、除了时、分、秒外,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进行新课
1、年、月、日的知识跟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那么经过多久为一年呢?
问:
①从春天到夏天到秋天,最后到冬天,这段经过的时间是?
②谁能用你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下经过多久为一年?一月呢?一日呢?
2、你们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呢?小组内交流后,推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板书。
师生一起用年历卡验证刚才的知识。
3、再仔细观察一下年历卡,你还能从中发现什么?
出示:十年月份天数表1992年-2001年
观察这些年份里的情况跟刚才的是否一样?
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年份不同了,但1、3、5、7、8、10、12月总是31天,所以称它为大月。(板书:大月)4、6、9、11月总是30天,称它为小月。(板书:小月)。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较多是几天的?较少的是?
教师指出:2月份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
4、师介绍左拳记忆法。
指名数。
5、练习:
①你出生在几月,那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
②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11月30日后一天是()月()日
3月1日前一天是()月()日。
③游戏:老师报月份,是大月男生起立,是小月则女生起立。
6、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天数。
提问:有人说一年有365天,是不是每年都有365天呢?咱们来算一算2000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7、判断平年、闰年
提问:怎样来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出示:1991~2002年各月天数表)
问: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用一个能正好框出4年年份的长方形框,逐格下移,让学生看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边移动边问:框内几年?有几个闰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闰年年份与“4”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将一些年份数除以4,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
出示:1992÷41996÷41994÷4
2000÷41993÷41999÷4(分组计算)
讨论:
①闰年、平年年份数除以4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②给你一个公历年份数,如1932年,怎样判断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师小结:闰年的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而平年的年份数除以4有余数。
练习:判断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949年1840年1921年2100年
2001年呢?看书p45最底下两小字。
所以,刚才我们说,每4年只有3个平年,一个闰年是通常情况下。(板书:通常)
8、认识世纪、季度
日常生活中还听到“世纪”“季度”这样的词,那么什么是世纪?一年有几个季度呢?季度又是怎样划分的呢?
自己读一读书上45页最后两小节。
问: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什么?一个世纪有多长?(板书:100年是一个世纪)
说明:从2001年开始,我们已进入21世纪。
提问:一年有几个季度?(板书:4个季度)这四个季度是怎样划分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
2、练习九1、2、3、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说明:一日与“小时”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我们后面要学习的内容。
认识角的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标志行走,要服从交警指挥,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
3.学习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过交流分享主动获取新知识。
4.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5.体验模仿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安全事例,幼儿搜集的交通标志记录单(附后)。
三、活动过程:
1、讲述交通事故案例
导入:教师讲述交通事故
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车祸的呢?(幼儿交流讨论可能发生车祸的原因。)
师:发生车祸太可怕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交通管理部门设计了很多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信号
1)分组交流
2)集体分享。
师:请每组推荐一个代表来介绍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
3)认识标志。
3、了解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
教学反思
这个集体活动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以“了解交通标志”为切入点,通过“了解标志”、“遵守交通”、“体验生活”等环节,提高孩子独立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识,学习保护自己。在以游戏、情景表演活动,巩固幼儿对标志的认识的部分,我引导的有些过于简单,再上这堂课的话我将单独设立一个课时,让小朋友们多游戏,充分演练,告诉他们交通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了交通标志,那马路上的车就会随意乱行,没有规则,互不谦让,很容易引起车祸;如果没有了交通标志,人们就不知道什么是停车场,那车辆就会随意停放,这对我们的行走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了交通标志,上班的时候马路就会混乱,这样会影响人们的工作的等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交通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我们都应该认真的去执行这些交通标志所表达的含义,做一名优秀的交通小标兵。
认识角的教案篇6
我设计的活动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在我设计这个教案之前还不是很明确何为序数?经过查询知道序数是反映序列中每个物体的位置,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以我的经验想到的是火车,火车有一节一节的车厢,可以让幼儿认识序数,从不同的方向来数第几节车厢。但是这个对于大班的小朋友来讲过于简单,而且在我初定的目标是理解序数的含义,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来运用,最后是体验序数游戏中的乐趣。在第二条目标上来看目标不明确,然后第三个目标过于笼统所以我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接着是我起初设计的活动环节:第一个是ppt导入,出示火车,引起幼儿思考。
从第一环节,我感觉这个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过于简单,首先是在提问上,通过网上搜素,我把我的第一环节进行了更改:动物排队——小动物排第几?
1.将十种动物排列成一行,引导幼儿观察准备搬新家的动物是怎样排队的。
师:小动物们要搬新家了,听!它们坐着小火车来了。
2.幼儿说说某某排第几?
引导幼儿用数字记下动物所在的位置,并理解数字的意义(数字表示的是动物在序列中的位置是第几)
3.幼儿根据不同的方向辨别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从后面看小兔子排在第几?从前面看呢?
4.组织幼儿讨论:刚才小兔排在第几了,现在为什么排第7,这是怎么回事?(排列的方向变了,位置也就变了)根据变化重新为动物摆放数字。
5.幼儿分组操
(1)每组幼儿给小动物重新排队,小朋友间互相说一说谁排第几?
(2)教师说顺序,幼儿操作给小动物排队。
进行这样的改动之后,既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可以让幼儿掌握序数。这个是我自己在设计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这样的设计也把我之前设计的第二环节结合在了一起。从动物搬新家又可以引出下面幼儿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整个活动都贯穿着幼儿搬新家和火车结合在一起。而我设计的环节就是不能很好的贯穿,而且过于简单,不适合大班年龄段。
经过这次活动的设计给我的感悟很大,首先就是没有选好适合的年龄段,接着就是设计的环节不贯穿,过于简单,目标也不是很好,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应该多看教案,能够更加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所适合的教材,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每个年龄段孩子。
认识角的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第91、92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设疑,听音乐导入,引出钟表。
2、钟表自我介绍,动画演示钟表自述。
3、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指导看主题图。
(1)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钟表,并及时教育学生要早上按时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
(2)认识钟面。
①分组观察钟面。讨论:要求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有两根长短不同的指针。
②认识分针、时针。
③教师出示钟面模型,让学生辨认分针、时针。
(3)认识整时。
①②③指导观察主题图中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建立7时的概念。
②先出示8时的钟面,提问:“这是几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写出“8时”并教读法;然后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教师板书“3时”;最后出示6时的钟面,让学生自己写出来。
③引导学生观察8时、3时、6时,这三个钟面上的分钟和时针分别指向,分组讨论:“怎样才能准确地看出它是几时?”
学生可能回答:8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3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6时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学生也可能回答: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从1到12的任何一个数,指向几就是几时。
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2、反馈练习。
(l)让学生上台拨钟,教师先要求学生拨出几时,然后集体订正。
(2)接着,让学生给学生出题拨钟,并相互评价。
(3)小组拨钟练习:一人说时间,其他三人进行拨钟练习,并相互检查。
(4)创设情景讲解12时。
有一天,小东在看钟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咦!钟面上怎么只剩下一根针了?”教师提问:“是钟表坏了么?你能帮助小东解决这个问题吗?”
使学生明确:当钟面上表示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正好在合在一起,所以只能看到一根针。
(5)创设情景:老师中午12时吃午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午休吗?
指名提问学生,使学生建立时间之间联系的理念。
3、认识电子表及时间的第二种写法。
(1)教师提问:“你知道8时在电子表上怎么表示吗?”当学生说出以后,再出示8:00,验证学生的说法。
(2)让学生想:3时在电子表上的表示方法。指名回答,教师板3:00。
(3)让学生自己写出6:00。
4、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认识了表示整时的时间,并学会了表示整时的时候,有两种表示方法。你学会了吗?
三、课间活动(音乐伴奏,师生律动)。
四、指导看书
五、实践应用
1、完成第92页“做一做”,结合内容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小养成爱惜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找朋友练习(练习十六第1题)。
3、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十六第3题。
六、听故事做练习
小山羊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准备请小猴到他家去做客。他给小猴打电话,说:“喂!是小猴吗?今天我过生日,请你来我家做客,请你再过两个小时来。”小猴看了看钟表,这时钟表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请你帮小猴想一想:他读什么时候到小山羊家去呢?
七、设计题
分小组讨论:周末准备怎么安排?然后上台说给大家听一听。
认识角的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